
金魚代表着「財富」與「幸福」,金魚於水中優美的泳姿,向世人演繹出動靜之間的美態與神韻,是集靈動、高貴、吉祥於一身的觀賞魚。日本藝術家深堀隆介(Riusuke Fukahori)愛魚成性,低谷時期受到家養金魚的鼓勵和啟發,自創步驟繁瑣的3D立體樹脂層疊技法捕捉金魚的動態神韻,力求每件作品都如自然般流動。■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深堀隆介即日起至2月21日於東港城舉行「年年有魚3D藝術展」,於佔地3,000呎的場地內展出20件以金魚為題的3D立體樹脂作品及大型畫作,場內亦設置「3D金魚繪圖互動裝置」,透過虛擬3D技術將平面金魚作品幻化為立體,並為其注入「生命」,使其於巨型幕牆上的水族館內四處暢游。深堀隆介表示欣賞展場顏色鮮艷而活潑的佈置,認為LED屏幕上不斷游動的金魚更是活靈活現,與自己的創作理念正相符。而在隨後舉行的「玻璃風鈴金魚繪畫工作坊」中,他會教授如何於日本傳統玻璃風鈴上以防水顏料繪畫出逼真的立體金魚,晾乾後便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為家居增添生機的同時亦將其獨特金魚繪畫技巧傳播開來。
新作品不斷突破
今次展覽中包括深堀隆介的3件全球首次展出的3D立體樹脂金魚作品,其中的《須磨(Suma)》是他首次將撈漁網融入創作的新嘗試,在鱗片的光暗面處理上也有所改進,更添惟妙惟肖之感,「我從來都不拘泥於現有的作品形式,會嘗試形式多樣的表達方式,不斷挑戰自己,希望每件作品都可以超越前作。」而《金魚酒 黃琳坊(Kingyo Sake Ourinbou)》和《金魚酒 篠露(Kingyo Sake Shinotsuyu)》則沿用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載體--日本木製清酒杯,他介紹道:「我從十幾年前開始便以清酒杯作為容器創作,一隻酒杯剛好可以放入一條金魚,這種酒杯通常在喜慶場合使用,有着『幸福』的寓意。當大家看到這隻真實的酒杯,絕不會想到裡面會有一條金魚,會帶來不少驚喜。」
展覽中不乏大型作品,別具特色的《方舟(The Ark)》將金魚置於古式木枱的櫃桶之中,他回憶起那是在舊傢俬舖的意外收穫,「當我走近木枱拉開櫃桶時,眼前便彷彿呈現出了金魚游動的畫面,立刻就將它買了回來開始創作。」他同樣擅長在不同載體上繪畫金魚,及用木頭製作金魚公仔,歷時一星期繪於屏風上的作品《金魚之間(Kingyo no ma》同樣栩栩如生。
立體畫法步驟繁瑣
3D層疊立體樹脂金魚作品繪製的步驟繁瑣,需要分多次逐層描繪金魚的細節。先上透明樹脂,需在無塵的環境下放置兩三天等待乾透後,再繪上金魚軀體,層層相疊。畫面因金魚在水中的姿態會或高或低,為了展示更多層次的視覺效果,依金魚的不同泳姿需要分成不同的層次來繪製。他表示:「作為一名藝術家,獨一無二的原創作品很重要,畫金魚的人很多,我唯有尋找不同的創作角度。因為我早前的工作與樹脂有關,便想到了利用樹脂的層疊立體畫法,多年來不斷在技法上摸索和改進,追求更立體更透明的視覺效果。最近我換了一種新的水彩顏料,顏料對藝術家來說很重要,更換顏料希望可以帶來進步和不一樣的感覺。」
樹脂作品創作動輒耗時數月,細緻入微的描繪體現出藝術家的非凡畫功和耐心。他坦言作品最終完成時刻所帶來的喜悅無可替代,所以並沒有特別給自己設下評分標準,而完成約兩日之後,便開始構思想要再創作更好的新作品,「對我來說,作品愈真實便愈好,我追求的目標是當大家看到我的作品時,可以感覺到金魚的尾巴在擺動。」他說。
低谷時受金魚啟發
金魚於水中悠游的優美姿態是深堀隆介創作的靈感來源,「牠們的動態可以讓我享受到寧靜及深層思考的空間。」他開始繪畫金魚卻源於2000年時對設計工作失去信心,不受欣賞而感到前路茫茫的他生活陷入低谷,原本一條無意中飼養並不起眼的金魚,卻在此時失落的他眼中呈現出了最美的一面,「我認為自己與金魚有着生命的連結,通過金魚我彷彿看到了自己,水槽裡的金魚正像處於這個地球的我們,魚缸就像社會的縮影。」他因此給自己取筆名為「金魚的救贖(金魚救い)」並動筆畫金魚,卻仍處於自我懷疑和對未來不知所措的茫然中。直到有天給金魚換水時,他見到金魚的生動表情彷彿在對自己笑,由此受到啟發開始追求「不是最完美,而是最自然」的創作,展現金魚的千姿百態和最自然真實的一面。
深堀隆介畢業於愛知縣立藝術大學美術學系設計系,他的3D層疊立體樹脂畫法受到國際藝術界的欣賞,曾經到倫敦、德國、比利時等地舉行展覽。他對金魚的喜愛早就融入於日常生活中,十幾年過去仍保持着飼養金魚的習慣,也會不時去金魚養殖廠觀察,「無論是紅色、黃色、黑色還是銀色的金魚我都喜歡,多種顏色混合在一起更有獨特魅力。我去養殖場不只是尋找新的金魚品種,更多的是與那裡的工作人員談話,對他們講的種種有關金魚的事都很感興趣,也從中找到了很多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