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港童缺運動 逾半不達標

2017-02-21
■中大研究團隊發佈全港首個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發現全港少於半數學童能夠達到每天進行一小時體力活動的國際標準。黎忞  攝■中大研究團隊發佈全港首個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發現全港少於半數學童能夠達到每天進行一小時體力活動的國際標準。黎忞 攝

雙職父母難陪子女齊齊郁 專家憂年少孱弱長大「補唔返」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日日運動身體好,不過,有研究發現,香港不足半數的兒童和青少年每天體力活動達標,而每周會與子女一同作體力活動的父母則只有約三成,明顯低於其他國家及地區。有專家認為,本港有不少雙職父母,下班後難抽時間與子女一同運動;亦有部分家長會為子女安排運動相關的興趣班,但目的為有助升學。專家對兒童及青少年缺乏運動表示關注,提醒若年少時身體狀況欠佳,長大亦未必能「補底」。

中文大學跨學科研究團隊昨日發表香港首個「兒童及青少年體力活動報告卡」,全面有系統地綜合本港現存有關資料,按照9項指標包括整體體力活動、組織性運動參與、動態遊戲、步行或踏單車往返學校、靜態行為、家庭支持、學校體育、社區及環境設施及政府策略和資源投放,為兒童及青少年的體力活動作評估,同時亦將本港與全球37個國家及地區的數據作出比較。

僅10%兒童日花句鐘做運動

各研究項目按兒童及青少年達標比率而作A至D,以及最差的F評級,香港在9項指標中獲得2B、2C、1C-、2D,另兩項因欠相關數據而未獲評級,其中於「整體體力活動」及「家庭支持」指標均獲評D。

針對前者,資料顯示不同本地研究對兒童及青少年運動達標情況評價參差,個別報告只得10%人達每天一小時的國際指標,但另有其他報告指達標率有22%至50%;至於後者,則有約23%至37%兒童及青少年每周和父母一同運動。

「社區及環境設施」亞洲第一

對照國際情況,港童「家庭支持」評級明顯偏低,較高收入國家如荷蘭、澳洲,以及內地、泰國等都要差;另外,香港獲B級的兩項指標「步行或踏單車往返學校」和「社區及環境設施」,則屬國際高水平,後者更是參與比較的9個亞洲國家或地區中排第一。

項目首席研究員、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及系主任王香生分析指,研究反映不少香港年輕人缺乏體力活動,情況令人擔憂,特別是年級愈高的學生,運動的機會就愈少,當中或涉及部分學校壓縮體育課時,以安排更多時間讓學生準備公開試,對學生身體並無益處。

而就「家庭支持」評級差,他認為與本港多雙職家庭,父母下班後難以抽時間陪伴子女做運動有關;另一研究員、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副教授薛慧萍補充指,現時香港家長對於孩子參與運動的期望兩極化,部分人認為孩子應注重學業,不應花時間在運動上,但亦有人積極為孩子報運動興趣班,期望有助他們升學。

針對港童運動少問題,王香生建議應落實「三多一少」的原則,讓孩子多參與體力活動、多參與組織性運動、有更多的家庭支持及減少靜態行為。他又提醒家長應多給予孩子支持及一同運動的機會,否則年少時太注重學業,缺乏運動而令身體狀況變差,長大亦難以彌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