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豆棚閒話】不立危牆之下

2017-02-21

青 絲

我住的小區有一戶人家,在自家陽台上種花,花盆懸空置放在自製的平台上。雖然做了一些加固處理,但樓下的住戶堅決反對,認為是一大安全隱患,有可能某天颳大風,或因不可預知的意外,導致花盆掉下來砸到人。種花人卻認為樓下住戶把恐懼誇大了,簡直到了神經質的地步,在他看來,發生極端情況的可能性很低,於是他以交通事故的概率更大等種種托詞為借口,拒不搬走花盆。為此,兩家人訴訟到了法庭上,結下了仇怨。雙方爭執的過程中,也有不少人勸樓下的住戶算了,樓上的花盆用繩索固定荂A怎麼可能突然掉下來嘛?沒必要為了風險很小的威脅,得罪鄰居,畢竟鄰里之間有了矛盾,大家就會住得不那麼舒服了。但是,樓下的住戶很堅持,認為「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是傳統社群的趨吉避凶之道,把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總比有一天真正出了事情要好。

作為一個見識過小概率事件的人,我覺得樓下住戶有這種看似很神經質的反應,是很有必要的。早年我有一個熟人,小孩一歲多的時候,每天由媽媽帶茼b宿舍樓下玩耍、曬太陽,結果小孩被樓上的墜物砸到腦袋,當場就死了。雖然時隔多年,這個熟人再婚又有了孩子,但是巨大的悲傷與驚駭,仍然能從她的神情與言語之間,看到痕跡。她一直懊悔,為何沒有注意到潛在的危險,對周遭環境沒有戒心,由此導致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相比起來,我另有一個朋友,平日裡凡事皆謹小慎微,不敢疏忽,時常被人嘲笑有妄想症。他過馬路,即使斑馬線是綠燈,他也要等到停車線前的汽車,完全停穩了才過;乘坐電梯,看到有人帶狗坐電梯,他就改乘下一趟;換電燈泡,他須先換上厚底的絕緣膠鞋;走在街上,看到有大型廣告牌的地方,他就繞蚢L......雖然屢被嗤笑,他卻始終不改。有一次聊天,他對我道出了這樣做的原因:小時候,他父親有一次下夜班回來洗澡,不慎把鑰匙掉到廁孔裡,伸手去摸,結果手臂被卡住了,於是赤身躺在廁所的冰冷地板上大半天,差點被凍死,直到家裡有人回來,才獲解救。這個教訓令他從小就懂得評估風險,預防不測之災。

而這種謹慎警惕的心態,即傳統文化倡導的「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也就是教人處世的道理與方式:防微杜漸,把禍端從萌芽階段、從根源上予以杜絕。發現身處危境,要及時躲避,凡事具有準備,作為保有平安的前提。這些古人在社會發展中所積累的生存智慧,其實是普世的。直到今天,新幾內亞原始部落的土人,在森林裡狩獵採集的時候,看到有新近枯死的大樹,都不會在樹下逗留或宿營,因為在原始環境中,任何一個微小錯誤,就有可能是致命的。

美國人類學家賈雷德.戴蒙德說過自己經歷的一件事。他長年在波利尼西亞做社會調查,對當地土人表現出來的一些神經質反應,非常不解。後來,他乘船到另一個島,途中所乘的木船傾覆,所有人都落入海裡,他漂浮了大半天才被一條中國漁船救起。他後來跟人說起這件事,慶幸自己大難不死。對方卻語氣平淡地說,他本來也是要坐那條船的,但他看到木船裝了兩台引擎,馬力很大,三個年輕船夫又輕狂自大,把船開得很快,他憑經驗判斷,搭乘那條船太危險,於是寧可等下一條船,晚一點再走,結果成功避過了海難。

現代科技的發展,為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環境獲得改善,人們對於危險也不再像原始社會那麼敏感,有時還會存有僥倖心理,認為小概率事件不會落到自己頭上。防患於未然不再是一個通約而普遍化的概念,甚至還招人反感。實際上,「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是對現實世界的複雜性,具有認識與尊重的體現,懂得利用傳統生存智慧,懷有敬畏之心,於人於事,皆不無小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