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冀平
兩年前,一個七月的北京傍晚,天陰沉沉的又悶又熱,老北京人都說:「要下大雨。」演員楊立新照例早早來到首都劇場後台,準備晚上《雷雨》的演出。
《雷雨》是北京人藝的「看家戲」,也是劇作家曹禺的代表作,講述上世紀二十年代,一個華貴家族和一個貧窮人家兩個家庭,八個人物,兩代之間的悲劇。人藝自公演《雷雨》至今,楊立新是五百四十多場中最新一版的周樸園。
戲進入第三幕接近尾聲,一切隱藏的家中私密都已暴露,周樸園指着女僕侍萍對兒子周萍說:「不要以為你同四鳳同母,你就忘了人倫天性!」這是一句很嚴肅沉重的台詞。突然,台下傳來笑聲,這是從來沒有過的,舞台上的楊立新有點蒙,不知道哪兒出了差錯。意想不到的爆笑聲,五百多場從來沒有過的笑聲!他感覺有點演不下去了。那天,天沒有下雨,劇場中卻響起了雷霆。
謝幕時,導演顧威站在側幕,發現楊立新的狀態不大對勁,「他有情緒,跟以前每天的謝幕不一樣。我還問他是不是腰又不舒服了,他說,這戲沒法演了。」當晚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慣例的學生公益場,學生持證件可以十至四十元的價格購買最高原價八百八十元的演出票。當晚楊立新連發五條微博講述《雷雨》演出的現場狀況,字裡行間充滿憤怒與失望。
楊立新是一位認真的演員。為飾演周樸園他尋找過一大批民國人物的資料,得出了與以往不同的人物感覺,演了一個令人同情的周樸園,是他的繼承和再創造。他想,在德國留學的周樸園必然會受到新思想的影響。
回國之後,他才可能與家裡的女僕發生感情,那時的他是單純而執着的,趕走侍萍的應該是他的父母,他追到河邊時,只看到一張遺書,那一場悲劇,他也是受害者。這是適合時代的對人物新的演繹和理解。
劇場裡掌聲和笑聲是可以傳染的,一個人發出聲響有可能帶動一批跟着做的人,即使無謂的響動,對舞台上的表演者都是震動。《雷雨》笑場的事在當時引起很大反響,有人指責年輕觀眾缺乏文化修養,褻瀆經典,是時代與社會的悲哀;也有人認為,創作者也應從自身尋找問題。
時間過去兩年多,人藝又再演出《雷雨》,一字未改,經典是無所畏懼的。再次飾演周樸園的楊立新,在說到那一句台詞的時候,多少會有一點心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