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在記者會上,當被問及向外國投資者開放資本市場的計劃時,主管國際部的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準備在境外機構以合資方式參與中國證券期貨市場方面採取一些措施,包括逐步提高境外投資者持有境內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股比上限,目的是使內地的證券期貨市場發展得更好。
按現有協議,境外機構以合資方式參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期貨公司的最高參股股比為49%,私募股權管理機構外資可獨資進入;在CEPA協議下,港澳券商持股比例上限為51%。
願在國際協議框架下推進開放
除自主開放以外,方星海還稱,另外一個原則是在雙邊或多邊國際協議框架下,推進雙向對等開放,中國跟美國、跟歐盟都在進行雙邊投資協定的談判。證監會願意在國際協議框架下推進雙向對等開放,也願意在這樣的框架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近期國務院多份文件中提及歡迎外資企業在內地上市融資,上交所亦從十多年前就開始籌劃國際板,即推動境外企業在A股上市,但一直未有結果。對此,方星海表示,外資企業在內地上市、即俗稱的國際板仍在繼續研究,但存在技術性障礙,沒有推出的具體時間表。
對於國際板的技術性障礙,他舉例說,比如會計準則,因為境外註冊的公司,有的是遵循美國的會計標準,有的是歐盟的標準,還有一些其他的國際會計標準。這些標準到了中國境內要做相應的調整,還不能完全適用。到底怎麼改,要考慮改動的成本,在這方面有一系列技術上的工作要做。市場監管規則方面,比如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境外境內的披露規則不太一樣。所以,如果要推出國際板,相關制度規則要做一些調整。
無法判斷A股何時入MSCI
另外,A股已三次衝關MSCI未果,「今年A股能否納入MSCI指數,我們無法判斷,但不管是否納入,中國股票市場包括整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沿着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的方向不會改變。」方星海表示。
他稱,證監會對A股納入MSCI指數一直樂觀其成,任何一個新興市場股票指數沒有中國指數都是不完整的。但是否納入MSCI決定權並不在中國證監會,同時也是MSCI的商業決策,背後有很多商業利益的考慮。不過在與MSCI討論過程中,一些訴求與中國資本市場開放一致,證監會也會予以推進,比如內地上市公司停牌制度不規範的問題。
期貨市場今年推進國際化
方星海還表示,今年將推出新的期貨產品,包括農產品期權、石油期貨等,推進期貨市場國際化發展,引進境外一些產業客戶參與國內期貨市場交易。他說,這將有利於良好定價的形成,有利於中國期貨市場在國際上發揮更大作用和提升中國參與國際資源配置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