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收藏 > 正文

刀與刻之美 走出 「深閨」 的西夏剔刻花瓷

2017-03-02
■白釉刻牡丹花紋大罐,由錐形刻具刻出。■白釉刻牡丹花紋大罐,由錐形刻具刻出。

瓷器自古以來被譽為「國之瑰寶」,宋代就有「黃金有價瓷無價」的盛譽。我國名窯奇珍百花齊放,寧夏瓷器收藏主打的西夏瓷器,如同神秘王國的藝術奇葩日益綻放光彩。■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尚勇

蒙古大軍毀滅性的破壞,使得人們對西夏長達190多年的製瓷業知之甚少,西夏瓷因物證稀少曾是難解之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後,寧夏、青海、甘肅等地陸續的發現與研究,考古學家才把西夏瓷與宋瓷、元瓷區別開來。近年來國內外西夏瓷漸漸走出「深閨」,將那段神秘殘缺的歷史展示在世人面前。

西夏瓷在中華瓷器中一枝獨秀

資深藏友袁英年對記者說:「西夏風情扁壺、四系瓶、高足碗、帳u及剔刻釉裝飾藝術,豐富了我國的陶瓷器形及裝飾內容。」寧夏收藏協會常務理事、銀川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米向軍收藏的西夏瓷器質量與數量頗為可觀,被業界認為是西夏瓷民間收藏大家。米向軍收藏的白釉剔刻花三開光折枝牡丹紋罐、褐釉剔刻折枝牡丹紋梅瓶等均是西夏瓷精品。他說,西夏瓷主要燒造地在寧夏靈武瓷窯堡鎮,特別是白瓷及剔刻花瓶、罐等器物極具收藏價值。

西夏瓷受中原磁州窯、耀州窯影響,紋飾簡潔,粗獷質樸,色澤瑩潤,明快典雅,極具民族特色,在我國蔚為大觀的瓷器百花園中一枝獨秀。

完整西夏剔刻花瓷器世界罕見

西夏瓷器作為寧夏收藏界的一張靚麗名牌,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影響深遠,有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與收藏價值。

據專家統計,現有完整的西夏剔刻花瓷器全世界不到100件,部分流失海外,部分收藏在我國各地博物館,民間藏量稀少,普通瓷片的行情也水漲船高,可謂「一片難求」。

存量稀少,加大保護力度,讓西夏瓷發揮更大作用是各界的迫切願望。一些交流研討會不斷推出,靈武窯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夏瓷收藏研究熱度日益高漲。民間收藏也如火如荼,寧夏回族自治區數量眾多的瓷器研究團體定期組織沙龍,點評揣摩,互相促進。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是眾多藏友的共識。「個人只是文物暫時的保管者,就像中轉站、寄存點,文物最好的歸宿是博物館,也能給更多愛好者提供觀摩學習的機會。」米向軍說。越來越多西夏瓷藏友將珍品捐贈給博物館,使得更多群眾有幸近距離「一睹芳容」,西夏瓷文化日益深入人心。隨茼霈L瓷器窯址的發現與研究,西夏瓷逐漸走進更多藏家視線,價格飆升,現在一件完整的30公分左右的剔花瓷器高達150多萬元以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