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向軍收藏的茶葉末釉經瓶。大口平折沿,束頸折肩,腹修長下收,暗圈足,剔刻開光折枝菊紋襯以弧線紋,腹下連續剔刻花葉一周,紋飾主次分明,色彩對比強烈,藝術效果明顯。
宋、遼、金時期,北方地區的瓷業生產十分繁榮,而地處西北,先後與宋、遼、金並立的西夏王朝(公元1038年--1227年),其製瓷業亦很發達。迄今經考古發掘的西夏瓷窯遺址主要有今寧夏靈武市境內的磁窯堡窯、回民巷窯以及甘肅武威的塔兒灣窯等,從窯址發掘和調查材料來看,西夏瓷業生產是在北方定窯、磁州窯、耀州窯製瓷的影響下,結合自身民族和地域的特色發展起來的。
西夏瓷器生產是在中原北方諸窯系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但是由於技術上受中原瓷窯的影響,製瓷工藝與中原北方一些窯系大體相似。西夏各窯所使用的製瓷原料均為就地取材。磁窯堡附近瓷土原料經測試,其主要礦物組成為高嶺土、白雲母、石英及長石等,屬高嶺石質泥岩。
西夏瓷的裝飾技法,有刻釉、刻花、刻化妝土、剔釉、剔刻化妝土及少量印花及白釉黃褐彩等。其中刻釉多用於黑(褐)色釉器,以刻花部分露出胎色與釉色間的色差,起到裝飾作用。刻花即在施釉前於陰乾的胎體上用刀刻出花紋,然後施透明釉。由於胎體較暗燒成後呈淡淡青色,胎釉反差不十分鮮明,因此刻花瓷出現數量較少。西夏瓷器中以剔刻釉、剔刻化妝土較多見。
西夏瓷器紋飾題材內容豐富,有植物紋、動物紋、圖案紋及反映民間生活習俗的紋飾。植物花紋以牡丹最多,可分三種:纏枝牡丹、串枝牡丹、折枝牡丹,多用於扁壺、經瓶和深腹罐上。少量蓮花紋、菊瓣紋、石榴紋用於經瓶或滴水上。動物紋有魚、鴨、蜜蜂和鹿紋。其中鹿銜牡丹或蓮花很有情趣,鹿為瑞獸,蓮花牡丹象徵吉祥富貴,西夏人將鹿與蓮花、牡丹巧妙結為一體,在表達美好願望的同時也展現了黨項人粗獷的胸懷和奔放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