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且把讀書當「社交」

2017-03-16
■大家聚在一起品茶也算是「社交」交朋友的一種。 網上圖片■大家聚在一起品茶也算是「社交」交朋友的一種。 網上圖片

張桂輝

社交,既是人與人之間交際往來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人們運用一定的方式、通過一定的途徑,傳遞資訊、交流思想、增進感情,從而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活動。當今時代,隨着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人際交往顯得更加重要。有道是:「一個好漢三個幫」。從某種角度講,人們只有不斷地與各類人員進行交往和信息溝通,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發展自己、擴充自己。

具體到不同年齡段,社交又有不同的意義和價值。「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對青壯年朋友來說,必要的社交,有助於擴大「人脈資源」。至於老年人,「笑一笑,十年少。」適度的社交,有利於精神愉悅。反之,難免影響身心健康。比如,罹患抑鬱症什麼的。

《北京晚報》此前不久報道,近期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專案(CHARLS)研究報告顯示,中國老人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相較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的受重視程度不高。60歲以上受訪老人中,33.1%有程度較高的抑鬱症狀;65歲以上受訪老人中,農村老人比城市老人抑鬱風險更高......該報告分析,造成近三分之一老人有抑鬱症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社交稀少」。

抑鬱症(Depression),是以情感低落、思維遲鈍,以及言語動作減少、遲緩為典型發作形式的症狀。抑鬱症不但嚴重困擾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而且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更令人堪憂的是,約有15%的抑鬱症患者,最終都選擇了自殺。據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哈佛大學的一項聯合研究表明,抑鬱症已經成為中國疾病負擔的第二大病。可以這樣說,抑鬱症是隱藏在人們身邊的「幽靈」。

老年人患抑鬱症的三大原因中,「身體隱患」、「子女疏遠」,大多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而社交的多與少,則是完全可以「掌控」的。社交的途徑或方式很多:外出串門是社交,拉呱閒聊也是社交;打牌品茶是社交,唱歌跳舞也是社交......只是,這類社交,是有「前提」或「條件」的。即,得有合適的「伴」,要有若干人「陪」;否則,就「孤掌難鳴」了。事實明擺着,你有空閒時,人家未必有時間;你興趣正濃時,人家未必有情趣。除此之外,此類社交還要受空間、地點、場所、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制約。

比較起來,閉門讀書,也是一種「社交」,而且是最簡單、最經濟、最便捷、最實惠的「社交」--除了準備若干圖書、安排一定時間,外加一壺茶、一把椅、一支筆,無須其他附加條件。只要你有讀書的慾望,想什麼時候讀,就什麼時候讀;想讀什麼書,就讀什麼書;想讀多長時間,就讀多長時間。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依我看,書中藏有智多星,書中藏有心理師。且不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之類的大道理,對老年人來說,捧讀一本好書,就像穿越時空,可和古人、前人「交朋友」,能與哲人、他人「訴情懷」。甚至可以進行無言的探討、交流,開展坦誠的辯論、對話,不僅可以增長見識、開闊眼界,而且可以從中得到啟發、獲得慰藉。既有助於豐富精神生活,又可以驅逐寂寞與抑鬱。這一點,我深有體會。

我家有幾組書櫥。我把個人藏書分為文、史、哲三大類。退休三年多來,書成了我最好的「朋友」。當沒有其他事情,或沒有必要應酬時,便把目光投向書櫥,「掃描」幾分鐘,看中哪一本,把它取下來,輕輕翻閱,細細品味,不單會遇到良師益友,而且能心曠神怡。有時候,心潮和書中的主人一起「波動」。如,讀到李白「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歎」,隱隱約約感受到李白當時的情緒。想想看,大詩人也有寂寞、長歎的時候,何況老夫這樣的庸人?有時候,免費跟作者去「旅遊」,身臨其境,觸景生情。如,讀着北宋文學家王禹偁的《黃岡竹樓記》,我彷彿來到他在山間自蓋的竹樓中做客,與被貶黃州,雖然心有不滿,卻看淡功名利祿、盡得謫居之逍遙自在的主人觀光、賞景、飲酒、品茶、聊天、敘談,心胸立馬豁然開朗起來......

收穫最大的,當數《岳陽樓記》。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縱觀他的一生,為官,政績卓著;為文,成就突出。《岳陽樓記》,是他於北宋慶曆六年(1046)九月十五日創作的一篇美文。聯繫范仲淹的從政歷程,我深切領悟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岳陽樓記》的「點睛之筆」,千古流傳、影響深遠。個中一先一後、一憂一樂,折射出范仲淹以天下興盛為己任、以百姓憂樂為己之憂樂的「仁者」情懷。可以這樣說,《岳陽樓記》,既是他情感真切、文筆優美的代表作,也是他任勞任怨、憂國憂民的宣言書。

言為心聲。范仲淹能夠寫出這樣的名篇,發出那樣的感慨,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信手揮就的,而是一生親身實踐、發自肺腑的。早在他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素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104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范仲淹對當時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採納了他的建議,並陸續推行,史稱「慶曆新政」。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范仲淹則因此被貶至陝西四路宣撫使,後來在赴穎州途中病死。

比起范仲淹的崇高情懷與坎坷遭遇,像我這樣一個平凡人物,工作了幾十年,如今坐在家裡,每月享受五六千元退休金,日子過得無憂無慮、有滋有味的,還有什麼不滿足、不愉快的?還有什麼可憂愁、可抑鬱的?想到這些,我毫不懷疑,大概只有讀書,才能得到這樣的啟迪。

由此可見,社交固然重要,但讀書的收穫,一點不比「社交」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