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姜嘉軒)香港優質教育基金昨宣佈2017/18年的工作方向,基金於「學與教」、「學生支援及校風」、「管理與組織」三大方面下共設11項優先主題,因應最新的社會發展及教育需要,基金會聚焦鼓勵當中6個範疇的教育計劃,包括推動STEM、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加強幼稚園教育、提升學生對中史、文化和香港基本法的認識和學習興趣,並推動學生到內地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同時大力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非華語學生,及社經條件欠佳等學生。
成功申請者 STEM項目最多
基金評審及監察專責委員會主席盧建恒分享工作成果指,香港優質教育基金成立以來共資助逾9,100份計劃申請,合共批出約42億元資助。基金在2015/16學年共處理601份撥款申請,獲批申請共152份,成功率大約四分之一,涉款約6,850萬元,資助款額由3萬元至483.9萬元不等,申請成功率及撥款總數與過往相若,以資訊科技及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項目最多,佔整體大約四成。
教育局去年提出學校可透過申請程序較簡易的優質教育基金微型計劃,以獲取不超過15萬元的撥款,用以舉辦推廣學生精神健康活動。自去年9月推廣至今,基金委員會共收到13宗申請,部分已完成批核,涉及92萬元資助。會方指申請項目內容廣泛,包括舉辦音樂劇培養學生正向心理、藝術治療、加強培訓學校做好「守門人」角色等。被問到申請數字是否合乎期望,會方指有關建議於去年9月發出,相信學校需要時間籌備活動內容後再行申請,而基金亦有其他主題範疇,協助學生正向發展。
獅子會中學為其中一所參與計劃學校,獲批14萬元於上月開始推行「好心情@獅子會中學心靈加油站」,活動內容包括揀選學生擔任心靈小天使,主動協助有需要同學,舉辦健康人生主題創意營,開設園藝站讓同學透過栽種減壓,並運用資源添置校園康樂設施。
校長林日豐相信做好預防工作,總比事後做跟進工夫來得適切,是次參加計劃是響應防止自殺委員會報告的建議,將校方現有相關工作整合優化,期望未來會有更多學校參與。
浸信宣道會呂明才小學於2014年獲得12萬元資助,在校推行「活學科學」計劃,設計科學探究課程及相關校園電視台節目,提升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推廣校園科普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