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夏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於一九一二年元旦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然而他任職還不到兩個月,就在中外反動勢力的圍攻下,被迫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一九一二年三月十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他出於當時的政治需要,於這年八月初邀請孫中山到北京商談國事。
孫中山抱着「實業救國、解決民生問題」的宏願,在夫人盧慕貞、英文秘書宋靄齡及十多位實業界人士的陪同下,於八月十八日從上海乘船,毅然踏上了北上之路。在北上的來回路上,他訪問了山東的煙台、濟南、青島等地,到處宣傳革命,關心民生,強調建設,把真理的「火種」撒遍齊魯大地。 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一日清晨,孫中山一行乘坐的安平號輪船抵達煙台港。十點,他們被迎接登岸,受到煙台民眾的熱烈歡迎。在煙台各界舉行的歡迎會上,孫中山致答詞說︰「各界歡迎,無任感激。我中華民國之今日比去年今日,則大不同。去年今日,處專制政府之下,人人都受苦痛;今年則為中華民國之人民,都享有自由幸福。但中華民國締造伊始,百步維艱,我中國人民皆有應盡之義務。兄弟此次至京,關於建設政見,當一一商之於政府見諸實行。所有一切政見,謹煩魏先生代表略述。」
接着,南京臨時政府外交次長魏宸組宣讀了孫中山的政見︰「中國商業失敗,不止煙台一埠,凡屬通商口岸,利權外溢,到處皆然......中國今日農工商各種實業,宜互相提攜,力求進步,不但煙台為北洋之一大繁盛商埠,即富強之基礎,亦於是乎,在此兄弟所最希望者。」
當天,孫中山一行又參觀了張裕釀酒公司。在品嚐了葡萄美酒後,孫中山欣然命筆,為該公司題寫了「品重醴泉」四個楷書大字,以資鼓勵。魏宸組還代表孫中山表態說︰「如今之計,欲商業興旺,必從製造業下手,如本埠張裕公司,設一大造酒廠,製造葡萄酒,其工業不亞於法國之大廠,將來必可獲利,又如玻璃公司亦然......」
孫中山在北京跟袁世凱會談後,於九月二十三日離京赴天津。九月二十六日,由天津乘津浦線火車南行,於下午三點到達濟南商埠火車站。省城各界群眾早已在車站廣場等候,歡迎的盛況空前。
孫中山一行抵濟後,下榻於離車站不遠的津浦路局行轅。在僅一天多的時間內,孫中山先生參加了許多當地安排的社會活動,異常勞累繁忙。
當晚五時,孫中山先生應邀出席山東都督府在督署珠泉精舍舉行的各界茶話會。第二天上午八點,他又在山東都督周自齊和駐濟北洋軍第五鎮統制靳雲鵬等官員陪同下,到濟南辛莊軍營視察,檢閱了軍隊,並發表了演說。下午兩點二十分,他參加了濟南及駐省各學校在山東省議會大廈舉行的學界歡迎大會,並發表了演說。
下午四時,繼續在省議會大廈參加山東省議會、教育會、國民黨、自由黨、共和黨等五十二個團體舉行的歡迎會,並發表了演說。
下午五時,在周自齊、靳雲鵬等人陪同下遊覽了大明湖、千佛山等風景名勝。晚九時,他又邀請駐濟各報記者在行館召開談話會,回答記者的提問。翌日晨七時,孫中山一行離開濟南,乘坐膠濟鐵路專車赴青島訪問。
孫中山在濟南期間,抓住一切機會宣傳革命思想和建國大業。他在濟的講話主要有如下內容︰
一是視察軍隊的演說,主要強調軍人與國家的關係。他說︰「軍人與國家之關係,各軍人對於人民負完全保衛之義務,務望各盡其義務,以保軍人之價值。」
二是在濟南學界歡迎會上的演說,主要闡明人民為國家的主人,政府為人民的公僕。這次演說的內容,《孫先生東行記》一文作了簡要的概述︰「先生登台演說,其大致以人民為民國主人,既為主人,應有為主人之資格,為主人之度量。政府為人民之公僕,既為公僕,必須主人之信任,然後可以有為。否則,進退失據。要之,政府既為人民所建設,即不可不信任政府。次言開放門戶,建築鐵路為建設之要端云云。」
三是在濟南各團體歡迎會上的演說,主要闡明修築鐵路的偉大構想。在演說中,他首先談了當時的國家形勢,即「破壞告終,建設伊始」,並期望各政黨、各團體不應「各自為謀」,而應「以國家為前提」,搞好「建設工程」,以「求絕大之幸福」。
接着,他談了鐵路建設的重要意義:「惟關乎統一政治,以及礦產商工各業,均屬重要。」如果鐵路不發達,「於政治、軍事、礦產、商工事業,均為窒礙,即於國家之活動,不便甚矣!」而「人不活動,則為廢人;國不活動,則為廢國。」
他還談了修築鐵路的措施和方法︰「一)借資興辦;二)華洋合股;三)定以限期,批與外人承築,期滿無價收回。」「三者之中,以批辦為最相宜。」「因此時中國資本、人才、方法三事皆缺,若批辦則可收三事之利。」最後他還向大家展示了建造鐵路的輝煌前景︰「造二十萬里鐵路」,使中國成為「地球第一等國」。
四是在記者談話會上的談話,主要談到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問題。當一記者提出集權與分權的得失時,孫中山回答說︰「實無所謂分集,例如中央有中央當然之權,軍權、外交、交通、幣制、關稅是也。地方有地方當然之權,自治範圍內是也。屬之中央之權,地方固不得取之;屬之地方之權,中央亦不得代之也。故有國家政治、地方政治,實無所謂分權集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