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路地觀察】類固醇疑惑

2017-04-12

湯禎兆

上星期新聞報道香港兒童呼吸及過敏學會調查發現,香港對使用類固醇治療哮喘的接受程度僅得60%,亦比其他地區有為低,對哮喘治療的滿意度亦最低。

這個學會比較內地及澳門,然後把矛頭直指香港家長因為不肯用類固醇,所以才會對治療不滿,也明目張膽地反對這些家長用針灸、成藥等替代療法,又說類固醇比偏方可靠。

滿口只為自己賣藥利益的人,實在是本末倒置。以上地方中,香港的教育程度及資訊流通程度,該是最好的,這不是家長拒絕類固醇的主因嗎?就像在美國的調查,拒絕疫苗者多屬大學畢業以上的家長,不正是代表這類家長有更多資源去理解真相嗎?為何反被這些專業人士視為「無腦之人」?

這些專家更說到類固醇用藥非常安全,有些劑量甚至低得可說是無副作用。類固醇其實根本就是作用和副作用一樣的產物,即遏抑發炎,以至遏抑免疫系統,某程度上就是說藥理是依靠其副作用來治病。「研究指,兩歲以下的嬰兒若出現濕疹,日後患哮喘的機會比正常人高出兩至三倍,建議母親在懷孕期間毋須戒口,待嬰兒出生後頭半年以全母乳餵哺,家長亦開始嘗試讓嬰兒進食敏感食物,例如花生或雞蛋,有機會減少嬰兒日後敏感的機會。 」

哮喘成因有很多,以上所說就是遏抑了濕疹走入肺(由表變了裡症),其他原因包括肺器官較弱、吃得太多西藥遏抑過往咳嗽,甚至情緒問題。類固醇不理因由,方便但過強,把支氣管打得毫無反抗之力,怎能算治療?還叫人不需要戒口,生冷全吃,又說應早吃花生,家長都心知肚明,西醫的「指引」年年改變。

近年三伏天、針灸、順勢療法等,對哮喘兒童情況都有明顯改善,其他家長才會效法。香港的選擇亦較多,才會有這個研究發現,實不能任由「專家」指手劃腳。

中醫醫館裡聽得較多是用了抗生素及特敏福,康復後便有哮喘,又要聞氣,醫師多用「清」法,要吃幾個星期。自然療法裡,也有做整骨(姿勢影響氣管)、針灸(清毒及強肺)、打坐(處理情緒) 等醫好哮喘。美國有些人會買膠性銀噴劑(天然抗生素)及喜馬拉雅鹽呼吸器,紓緩哮喘問題。

總括一句,在資訊流通的社會及年代,憑專業身份不再能蒙蔽人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