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經濟 > 正文

【特稿】應對金融創新與風險 監管須創新

2017-04-18
■銀監會一季度對違規機構罰沒金額1.9億元人民幣,佔去年全年的70%。■銀監會一季度對違規機構罰沒金額1.9億元人民幣,佔去年全年的70%。

這一輪金融風險升級的挑戰,肇始於互聯網大潮下金融科技發展,因此當下內地金融監管改革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處理金融安全與金融創新之間的關係。監管沙箱、人工智能、穿透式監管......,近期內地官員和智囊提出了不少金融監管新模式,透露出未來監管方式探索的新方向。

中國在全球金融科技發展中可謂「跑得最快」,也最早遇到更多問題。一方面,金融科技令金融風險跨行業、跨市場加速滲透、傳導,而一些金融科技創新產品過度包裝,使得風險被表面掩蓋,令傳統風控措施難以奏效;另一方面,金融大數據和金融網絡安全的風險也不斷加劇。由此,當下監管層緊要任務就是探索和創新監管模式。

可藉沙箱發現隱患 採有效措施

中國央行科技司司長李偉近日首次提出,可借鑒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FCA)提出的監管沙箱模式,通過提供縮小版的真實市場,允許企業對創新產品和服務模式做大膽嘗試,及時發現產品缺陷和風險隱患;監管者則可以通過測試掌握創新本質,有效評估風險,決策開放範圍,判斷對現有監管規則的影響,從而實現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促進金融創新。

金融科技在監管中的運用也被前所未有的重視。李偉提出,監管部門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來感知金融風險態勢,把規章制度、監管政策和合規要求「翻譯成」數字協議,以自動化的方式減少人工干預,以標準化方式減少理解的歧義。 ■記者 海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