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戲曲視窗】薛派藝術後繼何人?

2017-04-25

戲曲的發展過程中,由一批成就卓越的演員,在創造角色、表現較為成熟和獨特的演唱風格等方面,自然形成了某一表演流派,這就是戲曲的流派。以京劇為例,最著名的有「譚派」(譚鑫培)、「麒派」(周信芳)、「蓋派」(蓋叫天);有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四大鬚生: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奚嘯伯。上述的京劇名家擅演的劇目不同,扮演的人物不同;就算不同流派表演同一劇目,也具有不同的風采。

戲曲的好演員很多,能開宗立派的終屬少數,因為稱得上流派,演員必須有獨特而鮮明的藝術個性、別具一幟的唱腔和別具神韻的視覺形象,結合發展成個人演出風格。

流派的重要在於它經過長期的社會藝術實踐考驗,贏得了普遍的認可,由創始人擴展到更多的演員,由個體延伸到群體,讓有相同追求者集合一起,相互切磋,師道傳承,共同扶植,後繼有人,成為戲曲藝術燈火不滅的重要一環。同時,當多種戲曲表演流派構成藝術競爭的條件下,便可以各自弘揚創作主張,以風格迥異的作品抗衡,形成對峙的局面。粵劇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先出現「薛馬爭雄」、繼而有「薛、馬、桂、白」四大名生的較量,成為粵劇百花齊放、名劇迭出的年代,其中薛覺先更被視為群雄之首。

戲曲研究者指形成流派有三個基本條件:一是有若干拿手戲,能把劇中角色演活了,唱絕了;二是在這批拿手戲中,貫穿荂B洋溢茖尹鄋漪Y種特長、特色;三是能引起觀撳辰g和後學追摹,具有持久的藝術魅力。薛覺先創造「薛腔」和「薛派」藝術不僅符合了上述的條件,他還對粵劇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升了粵劇藝術的品位,奠定本地粵劇班和舞台演出的格局。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粵劇文武生學習「薛派」藝術甚眾,尊其為「一代宗師」;而「薛腔」成為粵曲平喉唱腔的楷模,直至八、九十年代,還有不少「薛腔」名家活躍於舞台。遺憾是踏入二千年,已少人談薛覺先的藝術,其愛徒林家聲逝世後,宏揚「薛派」藝術的聲音變得更加微弱。長此下去,這位「一代宗師」的藝術有可能在粵劇舞台消失。 ■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