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心康理得】學做「鏡子」反映對方情緒

2017-05-22

某天早上難得和一個很久沒見的朋友吃早餐。雖然只是短短的相聚交談,感覺卻很舒服,似乎這幾天的鬱悶頓時被處理了。(是的,精神科醫生也是人,也有情緒。)

同時也有些人會覺得,不想談太多自己的感受遭遇。他們覺得越談及不愉快的經歷,情緒反而越差,不如不說更好。縱使身邊人已很有耐性聆聽,卻始終難以撫平受困擾的情緒。

受刺激時需要「安全空間」

大家在網上能找到很多有關輔導技巧的資訊,當中都談及不少注意事項,例如:不要太早給予你的意見或看法(「自殺是不對的」),不急於說服別人聽從你認為能幫助的辦法(「每次當你不開心的時候,你就做我教你的放鬆練習」),讓對方感到自己的感受被明白及聆聽等。為何這些在情緒管理中是如此重要呢?

事實是,當一個人的情緒已到達難以自我平復的狀況時,腦中的杏仁核(amygdala)已處於活躍狀態,這時刻是難以運用任何高階思考去處理問題的。這時需要的,是一個能看到自己心靈上正在發生什麼的「安全空間」。當身邊人能在此刻冷靜地一同感受困擾中這些情感經歷,繼而能在身體語言或感受上反映這些經歷,一起接納及回顧這些感受或遭遇,在過程中受困者就像在「鏡中」察覺到自己正經歷什麼情緒感受,從而理解自己狀態,慢慢就能多些接納自己的不同情感。

與嬰兒互動常見

這個過程稱作mirroring,在心理治療中很重要。沒有這mirroring,就算聆聽者有再多的耐性,受困者的情緒也難平復下來,甚至繼續發作。

其實這過程在嬰兒時期已開始,在父母和嬰兒之間每個微細互動中,閱讀嬰兒的情緒狀態或需要,準確反映出來,讓嬰兒感到被明白及安穩,就是早期建立自我情緒調整(affect regulation)的重要經驗。

每人的不同成長經歷,不同程度地影響茬o自我情緒調整能力的發展,這與往後成長中甚至長大後的不同性格或情緒問題也有一定關係。精神科的評估及治療,其中一部分就是透過和病人建立這安穩關係,從而了解及改善情緒調整困難。

即使你的小朋友已長大,或是老師要處理兒童及青少年情緒問題,能掌握以上提到的,就能更有效幫助他們建立處理情緒能力。就像當天我的那位好朋友, 也做了我的一面「鏡子」,接納及反映了我的感受經歷,撫平了我的心,謝謝你! ■香港心理壎芛|委員 鍾國睌憟矷]精神科專科)

輔導服務︰3583 1196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