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輝
據清暉智庫統計,2017年1月以來,A股合計有100多家上市公司遭遇重要股東清倉式減持。當前一些上市公司重要股東通過清倉式、精準式和頻繁無序式等減持行為,已經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因為他們身份特殊,在轉讓股份時往往會產生遠大於中小股東的衝擊力。因此,只有進一步完善大股東及董監高減持制度,嚴管信披,對過度、惡意減持行為加以規範,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減持股份時才不會恣意妄為。否則,不但會令股市承壓、投資者利益受損,而且還可能危及市場健康發展。
A股市場重要股東一般都傾向於精準減持,這已屢見不鮮。雖然減持股票是上市公司重要股東的基本權利,但是精準踩點式等減持行為,卻不利於保障中小投資者利益和維護市場穩定。若放任上市公司重要股東清倉式減持等行為,將會給投資者的利益帶來傷害。實際上,針對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亂象,中國證監會此前旗幟鮮明地表達了不支持的態度。
目前,A股市場整體處於較為低迷的階段,部分上市公司股東仍選擇在相對低位減持,這一方面說明其存在迫切的資金需求,另一方面這些公司大多為中小盤股,估值相對較高,部分股東或許不看好公司未來的股價表現。因為重要股東減持股票對於公司的生產經營肯定是有影響的,他們都把股票都賣了之後,下一步可能就是離職走人,留下公司和中小股東自生自滅。將來,若有更多的新股重要股東加入到減持隊伍,二級市場的股價或將進一步下跌,投資者盡可能地尋找那些大股東不會減持股票的公司持有。
反映大股東覺得股價被低估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越是在市場疲弱的時候,越需要注入更多的正能量。近期A股市場持續下跌,一些上市公司卻在逆市增持。上周A股 (2017年5月22日-26日)多家上市公司發佈增持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和高管層,甚至連高管家屬均紛紛加入增持行列,這在一定程度上或意味着市場正在接近投資價值區域,部分大股東可能覺得股價被低估。放長遠來看,被增持的相關個股中,還是有相當比例的個股是物有所值的,投資者可以予以關注。具體而言,推薦長園集團、中孚實業、復星醫藥、大北農等增持概念股。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 本欄逢週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