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覽策展人、史博館副館長高玉珍。
(文:香港文匯報、高:高玉珍副館長)
文:作為一間博物館,展覽功能和領域的定位和美術館會有所不同,藝術類特展在藝術家選擇上會受到這類限制嗎?去年的余承堯大展是否來源館藏?
高:確實,我們和當代美術有區分,史博館一般會展出輩分比較高的藝術家,原則上講我們不會展出非常年輕的藝術家。
余承堯是我一直非常喜歡的藝術家,不過去年展覽的作品都是外借的,因為真的是因緣際會我才有機會為他策劃這個展,一般我們會考慮已過世的藝術家,比如張大千、溥心畬、于右任,或本身年紀比較大的,像10月份我們會展出王攀元,都是台灣很重要的藝術家,作為公立的機構,我們所有展覽都要經過嚴格審查機制,對真偽、年代做好研究才能展出。
文:以綜合性質的博物館立場,你會想去嘗試當代領域的藝術類展覽嗎?以怎樣的角度去切入才會展現出史博館的特色?
高:當然史博館是會更加傾向古物,但是古代、現當代的時間分割,在藝術上又是很難切得乾淨的。好像我就一直很想做一個王懷慶的展覽,那麼我會把王懷慶和他的畫中的傢具,與磁州窯去進行對話,因為他是當代藝術家,若以他的傢具為切入,就很符合史博館的視角對話,呼應博物館的立場和氛圍,所以應該說,我們到底怎樣選擇題材、怎樣展示畫作特色,對於策展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應只局限在年齡的界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