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分上水、粉嶺、沙頭角及打鼓嶺4個分區,是香港目前最能保留傳統新界鄉郊特色的地區之一,區內人口約為31萬,當中80%居於上水及粉嶺市區,鄉郊居民人口約為54,000人,分佈於區內逾110條村落。北區鄉郊多,現存不少富有傳統色彩又保存得極佳的建築,當中不少更已被列為法定古蹟。
建於明朝年間(1525年)的粉嶺松嶺鄧公祠,位於粉嶺龍躍頭龍山西北面山麓,在老圍及祠堂村之間,是香港規模較大的祠堂,曾於上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作學校之用,並於1997年11月7日列為法定古蹟。鄧公祠是龍躍頭鄧族的宗祠,為三進二院式建築物,中廳名為「萃雲堂」,是族人議事的地方,宗祠內外均飾有以吉祥圖案為題材的精緻木刻雕飾、彩塑、陶塑及壁畫。
區內也有本港最大的祠堂上水廖萬石堂。上水廖族先祖廖仲傑於元代中葉自褔建南遷廣東,初居屯門,後遷往深圳河以北的福田村,最後才在上水雙魚河定居。
廖萬石堂建於1751年,屬三進兩院式建築,整座建築裝飾華麗,灰塑、木刻、壁畫、泥塑等比目皆是,題材多為傳統吉祥圖案。1932年,廖族為提倡教育,培育人才,將廖萬石堂改作鳳溪小學,至1974年鳳溪小學遷往新址。廖萬石堂於1985年被列入為法定古蹟之一。
北區沙頭角鹽灶下的白鶴林、粉嶺流水響水塘亦是難得一見的勝景。鹽灶下地處沙頭角及鹿頸兩公路之交會點,是崇山餘脈下的一片平地, 鹽灶下村前地即為「白鶴林」,有大片林木及泥灘。除了有猶如鏡子的海灣,更可看到沙頭角鎮,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 ■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佩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