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書練
才寫了《媽媽都不見了》和《如此父女關係》,談到電視台編劇近年正在間接、婉轉地顛覆「沒有不是的父母」這傳統觀念,在新推出的《蘭花劫》中,又有三位父母雙亡而各自遭人收養的姊妹,其中老二沛湖(采瑤)的養父母收養她的動機,原來是為了替自己擋煞。
結果,到女兒長大有機會嫁到如意郎君時,擔心養女走後,失了擋煞星,就對其婚事諸多阻撓......以致演變成「養女殺母」的悲劇......
劇情如何發展仍待續,我關注的是成長問題。造成孤兒的原因很多,孤兒的遭遇也因人而異,社會人士對孤兒或歧視,或同情,以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否感受到愛和受到保護對其日後心理、人格肯定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劇中的沛湖性格走上偏激甚至自私顯然是受到其養母的言行影響,然而,還要看學校的教育以及其日後遇到什麼樣的人,以及自己的領悟能力。
孩子在成長中感受到的愛和形成的人生觀,除了親生父母外,還可以是養父母,或身邊的其他人,比如祖父母、叔嬸、老師、同學等的影響。
有些孤兒在成長中可能缺乏愛,或有被父母遺棄的心理恐懼,但長大後幸運地遇到至愛,也可以是一種補償,重新建立對人的信心,學會感恩,並因此而感同身受地去幫助同樣不幸的人,比如,我曾在自己的《時尚偶像》寫過的香奈兒、柯德莉夏萍等。香奈兒有一位極不負責任的父親,在她媽媽逝世後,就不理其感受,連哄帶逼地把她姊妹三人送到孤兒院,父親自此一去不回。這種童年被拋棄的陰影籠罩其一生,甚至名成利就後的晚年回憶,仍然眼中含淚。
然而,反叛的她在年輕時遇到了兩位情人,其中一位不但令她感受到愛的溫暖,更助她踏上創業之路,對方車禍逝世後,她繼續努力,終成一代大師。在這期間,她不忘回饋社會,贊助不少藝術家和藝術活動,當中很多還是匿名的。
柯德莉夏萍雖不算孤兒,但同樣在童年時被父親遺棄,她更捱餓多時,這個心結直到她成名多年後重見父親,才徹底放下。但她並沒因此在性格上走向偏激,反而以感同身受之心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親自走進第三世界抱起瘦骨嶙峋的幼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