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肩擔道義 健筆為家國
1937年8月,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下轄三個師,約4.6萬人。先後渡過黃河,開赴山西抗日前線。9月25日,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和師團輜重部隊,殲滅日軍1,000餘人,擊毀汽車100餘輛,馬車200餘輛,繳獲步槍1,000餘支,機槍20餘挺,火炮1門,取得了全國性抗戰以來中國軍隊主動殲敵的第一個大勝利。
忻口會戰結束後,1937年10月,大公報記者徐盈來到山西省五台縣南茹村八路軍總部,採訪了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徐盈在大公報上發表了《戰地總動員》、《在八路軍五台總部》等多篇文章,公開報道了八路軍戰略戰術的轉變和開展群眾工作的經驗。
聽朱德講人民戰爭
11月9日,大公報發表了徐盈《朱德將軍在前線》一文,生動地描寫了第一次親眼見到的朱德將軍:「今天將軍穿了一套青布中山裝,帶着青白徽的軍帽,黑褐的面色,嘴巴周圍有着濃濃的新生出來的黑鬍子。他樸實如農夫,慈和若老媼,但在炯炯目內射出堅定的光線時,則又嚴肅如鋼鐵。雖然是穿着軍服,可是他在舉止上完全是工農生產者的姿態:簡單,誠實,有決斷。」
朱德向徐盈介紹:「抗日的戰略戰術,不能再用老一套。要用側面戰,游擊戰。人民不甘做亡國奴,人民要打下去,打得敵人無法還手,草木皆兵。就是這樣打下去,我們天天繳獲敵人的輜重,天天破壞敵人的運輸,天天都能射死它的兵員,而敵人天天打不着我們的人。這就是人民對侵略者的戰爭,這就是弱小國家對一個有現代化武器的國家的戰爭,要勝利就非這樣不可。」
在名為《在八路軍五台總部》文章中,徐盈寫道:「白楊林中有一所磚砌的小樓,那裡是朱總司令辦公的地方。那裡是八路軍的心臟。八路軍在人民的海洋中成長着,反侵略的人民的脈搏和八路軍的脈搏息息相通着,這裡的每一個勝利都直接震撼着世界。」
毛澤東談抗戰前途
1937年12月,大公報記者陸詒來到延安,採訪了毛澤東。12月20日,《大公報》發表了陸詒撰寫的長篇通訊《毛澤東談抗戰前途》,開篇寫道:「延安已成了直接抗戰的地區,一切的人,都為了抗戰而緊張地工作着,毛氏的緊張與忙碌,當然更不能例外。他最近仍未改深夜辦公,有時甚至於竟夜工作。」
當時,毛澤東拿出來一杯茶,還有一杯當地的土燒。陸詒感到好奇,就問怎麼一杯茶一杯酒呢。毛澤東笑着說:喝茶呢,就是談話的時候是要喝水的;喝酒呢,健談助興。
毛澤東分析了華北抗戰失敗的原因,指出要改造軍隊的素質,發動群眾,堅持持久抗戰,以贏得最後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