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中國正研發可重複使用火箭

2017-06-09
■中國正研發可重複使用火箭,料降低成本、增強運載能力。圖為國產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資料圖片■中國正研發可重複使用火箭,料降低成本、增強運載能力。圖為國產長征系列運載火箭。 資料圖片

包括起降和傘降兩方案 料降成本增運力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央視網及新華社報道,在北京舉行的2017全球航天探索大會上,中國火箭專家首次公佈了中國可重複使用火箭的最新研發進展,包括垂直起降技術方案和傘降回收技術方案,這兩個方案已完成多項關鍵技術地面試驗驗證。據了解,可重複使用技術可以有效降低火箭研發成本。同時,中國也正在開展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攻關,未來中國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140噸。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日前首次成功發射一艘可重複使用的飛船,並且再次實現了運載火箭一級的陸地回收。據相關數顯示,未來十年,每年都會有300顆至400顆衛星進入太空,加上各航天強國將實施的近地軌道開發及深空探測等計劃,降低研發火箭的成本成為航天界學者愈發關注的話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副院長王國慶表示,中國可重複使用火箭技術的研發還處於預先研究階段。目前,有專家提出的傘降方式可以準確地控制殘骸的落點,並做了一些有關可重複使用技術的試驗。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產可重複使用火箭一定會「飛天」。

航天科技集團披露「三步走」計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科技委主任魯宇指出,中國正在開展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技術研究,包括傘降回收技術和垂直起降技術,目前已完成部分實驗驗證,且一些關鍵技術已取得突破。同時,中國已明確發展升力體式重複使用運載器「三步走」的發展思路,即火箭動力部分重複使用、火箭動力完全重複使用、組合動力飛行器。根據正在進行的關鍵技術研究,第一步到第二步實現起來會相對容易些。

魯宇續指,在重複使用技術上,中國航天業人員要統籌好低成本和與國家發展相適應兩個方面,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技術方案。重複使用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成本,而不是僅僅是實現重複使用的目的。中國要走符合自己國情的發展道路,要充分考慮中國現有的火箭發動機的功能和特點,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以降低成本。

提升運載能力 助力載人登月

魯宇進一步指出,中國正在開展重型運載火箭關鍵技術攻關,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14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將達50噸。目前,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是去年11月升空的長征五號,其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達25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將達8噸。然而,中國現有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仍須繼續提升,正在研製的重型運載火箭暫時命名為「長征九號」。

來自全球航天探索大會的多方信息表明,中國正在為載人登月作準備,而大推力重型火箭則是實現載人登月的必然要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日前表示,雖然載人登月還未立項,但前期工作正在進行中,相信「時間不會太長」。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探月三期工程副總設計師孫為鋼在披露嫦娥五號飛行方案時指出,如果擴大嫦娥五號的運載能力,增加生命保障系統,並提高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中國將具備載人登月的能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