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粵入海排污口近四成超標排污

2017-06-09
■「共建大灣區,共築海洋夢」活動昨日亮相深圳。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若溪 攝■「共建大灣區,共築海洋夢」活動昨日亮相深圳。 香港文匯報記者郭若溪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為全面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實施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會同國家海洋局南海分局、香港特別行政區漁農自然護理署、澳門特別行政區民政總署等聯合舉辦主題為「共建大灣區,同築海洋夢」的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宣傳日活動,並發佈《2016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環境公報》)和《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公報》(《災害公報》)。《公報》顯示,廣東省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率(超標排放的入海排污口數量佔實施監測的入海排污口數量的比例)近四成,海洋災害經濟損失逾9.6億元(人民幣,下同), 居全國第二。

根據《環境公報》,2016年全省海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穩定,全年近岸海域水質符合第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面積比例約為85.2%,海洋生物多樣性基本穩定,陸源排污壓力依然較大,主要分佈在珠江口、汕頭港、湛江港等局部海域,主要超標因子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

海洋災害經濟損失居全國第二

在主要入海污染源方面,全省實施監測的74個各類代表性入海排污口中有27個入海排污口超標排放,超標排放率約為36.5%,主要超標因子為總磷、化學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何少青表示,氨氮主要來源是生活污水。

在生物多樣性方面,大亞灣、珠江口、汕頭近岸、茂名近岸、湛江東部近岸及雷州半島西南沿岸海域監測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多樣性指數等級為較差或較好;大型底棲生物多樣性指數等級為較差或中等。海洋災害經濟損失逾9.6億元, 居全國第二。

根據《災害公報》,2016年,廣東省海洋災害總體災情較往年偏輕,但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仍居全國第二位;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9.63億元,其中風暴潮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最為嚴重。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