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特稿:市區樓非穩賺保證

2017-06-25

不少業界人士都向記者提及,以往樓市不及現在熾熱時,豪宅呎價是貴過細單位,而且越細越少人搶。因為一般的「換樓鏈」中,大多數人都是為了改善生活環境,由細單位換大單位,細碼單位承接力有限。不過如今置業人士對細單位甘之如飴,蚊型單位呎價之高已媲美豪盤,反觀豪宅物業卻連錄蝕讓,反映市道反常。

今次的「損手重鎮大搜查」,「災區」主要都在新界偏遠地區,其優點是遠離煩囂、親近大自然、私隱度高。而從另一角度看,區內鮮有交通及民生配套,住戶進出往往倚重私家車。對於一向將「Location、Location、Location」奉為置業圭臬的港人而言,其承接力往往較為遜色。

政府辣招加重交易成本

不過這並非意味市區樓是穩賺的保證,去年九龍站上蓋的豪宅群,就一度湧現蝕讓潮。究其原因,不少業主在早年樓價攀升至高位時買入,及至近期樓價下滑時沽貨,持貨期僅數年未來得及升值便迎來跌市,又或者在經濟轉差時業主急於套現,不惜蝕讓促銷,當中不乏內地客。加上早年政府推出「3D辣招」,加重交易成本,即使賬面獲利,但最終仍需倒蝕使費。

■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洪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