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博客 > 正文

善辭令溝通 女性地位升

2017-07-04
■愈來愈多女性在世界級別組織擔任要職。圖為世衛前總幹事陳馮富珍。 資料圖片■愈來愈多女性在世界級別組織擔任要職。圖為世衛前總幹事陳馮富珍。 資料圖片

-全球化-

時代變遷,在全球化下,社會走向知識型發展,加上農業和工業日趨現代化和自動化,各地對體能勞動力的需求大降,男性的「絕對優勢」驟減;社會正朝向高增值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凸顯了女性在語言和社交技巧的優勢,令她們的地位不斷提升。同時,全球的平權主義也增加了女性接受教育的機會,改變了她們的命運。 ■林曦彤 特約資深通識科作者

全球化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家庭分工(以美國為例)

                   父母均為全職工作者       父親全職工作,母親兼職或無業

項目          較多由母親負責 較多由父親負責 平均分配 較多由母親負責 較多由父親負責 平均分配

管理子女作息活動      54%       6%      40%    69%       2%      29%

照顧生病子女        47%       6%      47%    67%       2%      31%

處理家務及其他家居工作   31%       9%      60%    53%       5%      42%

管教子女          20%       17%      63%    30%       13%     57%

陪伴子女玩耍及活動     22%       13%      65%    34%       6%      60%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全球女性地位

表一:英國某調查機構全球最受歡迎女子排名

排名  姓名

01  安祖蓮娜祖莉(影星)

02  馬拉拉(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03  希拉里(美國前國務卿)

04  伊利沙伯二世(英女皇)

05  米歇爾(美國前第一夫人)

06  席琳.狄翁(歌星)

07  奧花雲費(美國電視節目主持)

08  茱莉亞羅拔絲(影星)

09  昂山素姬(緬甸政治領袖)

10  默克爾(德國總理)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表二:全球女性人物

1. 拉加德(法國)

財金界:自2011年起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至今,對歐洲以至世界金融經濟活動起關鍵作用。

2. 克里斯蒂娜.費南德茲.德基西納(阿根廷)

政界:2007年至2015年為總統,乃阿根廷第二位女總統。

3. 耶倫(美國)

財金界:自2013年起就職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至今,為該局成立100年以來首位女主席,對美國以至全球金融經濟活動起關鍵作用。

4. 默克爾(德國)

政界:德國歷史上首位女總理,被譽為歐盟的真正領袖,獲《時代》雜誌選為2015年風雲人物。

5. 屠呦呦(中國)

醫學界:發現菁蒿素而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

6. 羅琳(英國)

文學、文化界:《哈利波特》小說作者,其小說系列風魔全球,深遠影響世界各地的兒童及文化界。

7. 陳馮富珍(香港)

衛生及醫學界:自2007年起就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至2017年,為世衛第二位女性總幹事。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C:育兒對事業影響:有利職場晉升?

項目   更易 更難 沒有分別

所有父母 10%  30%  60%

母親   6%  41%  53%

父親   13%  20%  67%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D:有關女性家庭角色調查

美國全國青年研究發現,18歲至32歲的男性如果是家中唯一經濟支柱,其快樂指數較雙職家庭低5%或以下,健康指數也低最少3.5%,女性則賺錢愈多愈快樂健康,經濟負擔對其身心影響不大。研究員認為研究可能反映性別角色的錯配,應讓家庭成員更合理地分配家庭責任。

有專家研究讓女性將家務外判、釋放勞動力的可能。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2016年公佈男女家務分工的研究,發現由2005年至2011年,約12.5%夫婦將部分家務外判,但對改善女性的時間運用與壓力水平相當輕微,這是因為大多家庭選擇外判原本由男性負責的家務,例如:修剪草地。清潔家居等一般由女性負責的家務則較少假手他人。

女性為保持「好女人」的性別角色,即使能負擔聘請他人做家務,仍選擇繼續負擔一定家務量,以作「補償」。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你認為容許女性參與不同的國際事務,在什麼程度上有助推動全球的可持續發展?參考資料,解釋你的答案。

(b)參考資料,闡述女性同時肩負家庭事務與工作事業之間所遇到的困難。試舉出其中3項並解釋。

全球化

2.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非洲民眾五大關注問題

關注問題   百分比

缺乏就業機會 88%

衛生醫療差  82%

學校質素差劣 81%

政府貪污   80%

罪案     80%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中美在非洲受歡迎程度(百分比)

國家/項目 對美國有好感 對中國有好感

肯尼亞    80%      74%

加納     77%      61%

坦桑尼亞   75%      77%

塞內加爾   74%      71%

尼日利亞   69%      70%

南非     68%      45%

烏干達    62%      61%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C:非洲民眾改革期望

國家/項目 衛生醫護 教育 政治效率 農業及食物供應 交通基建 能源供應

布基納法索 66%   11%   0%    18%       5%    0%

塞內加爾  56%   14%   1%    25%       1%    3%

坦桑尼亞  45%   29%   8%    9%       7%    2%

烏干達   44%   19%   15%    11%      8%    3%

埃塞俄比亞 38%   16%   15%    10%      7%    14%

加納    34%   23%   6%    11%       5%    21%

肯尼亞   33%   28%   13%    15%      7%    4%

尼日利亞  31%   23%   15%    13%      2%    16%

南非    16%   29%   17%    12%      8%    18%

中位數   38%   23%   13%    12%      10%    4%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D:有關非洲發展報道

與非洲有關的新殖民爭議,歸根究柢在於非洲各國二戰後藉民族解放運動獨立後,多年來始終未追上其他地區的發展步伐,失業、貧窮、饑荒、疫症、貪腐、政變、戰亂和恐怖主義等輪番肆虐這片大陸。有非洲政治人物認為,要以泛非主義抗衡經濟新殖民主義。

有研究非洲的專家認為,非洲除了擺脫殖民和種族主義,還要擺脫專制統治,以及重新將國家焦點放在經濟發展,才能令民眾有機會自決未來,擺脫貧窮。

中國近年積極投資開發非洲巿場,有學者甚至認為北京努力向當地國家輸出「中國模式」,抗衡西方國家要求他們實行民主改革及經濟自由化的壓力。然而,北京如要增加非洲社會對其認同及支持,最小限度仍需刺激當地對中國整體上的觀感。

例如有部分當地華商只覬覦短期利潤的做法,導致一般非洲居民認為華人單純榨取廉價資源,與西方國家的行為並無分別,這種情況亟需遏止。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根據資料A和C,描述及解釋非洲民眾的關注問題與其改革期望之間的關係。

(b)有人認為「中國積極扶助非洲國家發展是基於人道主義」。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加以解釋。

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首5個最多能源使用而排放二氧化碳國家趨勢表

國家/年份   2005年   2015年    2030年

     十億噸 排名 十億噸 排名 十億噸 排名

美國   5.8   1   6.4  2   6.9  2

中國   5.1   2   8.6  1   11.4  1

俄羅斯  1.5   3   1.8  4   2.0  4

日本   1.2   4   1.3  5   1.2  5

印度   1.1   5   1.8  3   3.3  3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全球空氣污染概況

世衛公佈世界空氣污染報告,發現2012年全球約有1,260萬人在不健康的環境中生活或工作而死亡,佔全球死亡總數近四分之一,成為國際公共衛生危機。世界銀行早前也把空氣污染列為繼吸煙、飲食、肥胖症外的人類第四大死亡原因,其致命率高出患瘧疾死亡人數的4倍。

至於發病原因,主要是污染物入侵人體的呼吸系統,誘發中風、肺部、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嚴重更會導致癌症、心臟病等。

發展中國家為經濟增長發展工業,惟使用的化石能源多為便宜的煤碳,釋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和污染物。例如新一代工業大國印度,其總碳排放量在10年間急升50%,比德國及英國還高,成為第四大碳排放量國。基於環保教育不足及生活條件惡劣,貧國如印度的家庭,其生活的能源主要來自燃燒農業廢物、動物糞便等,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甚至釋出毒氣,影響人體健康。

世衛報告指出,污染能造成多達百多種疾病和損傷,更增加嬰兒難產的風險,惟發展中國家欠完善的醫療系統,導致死亡率特別高。由於人民不能負擔患病的醫療成本,東南亞每年有380萬死亡個案與環境有關,而非洲則有220萬個案。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根據資料,指出和詮釋二氧化碳排放與人口死亡之間的關係。

(b)參考資料,你是否同意「發展中國家應積極履行二氧化碳減排目標」這個說法?試加以解釋。

總結

世衛報告發現,全球92%人呼吸的空氣都屬於污染水平,成為人類第四大早死因素,稱作「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報告又指出,90%死亡案例發生在中國及東南亞一帶的發展中國家,帶來的勞動力損失衝擊經濟。

根據世銀統計,全球因污染死亡而帶來的經濟損失在2013年高達2,250億美元,主因是勞動力下降、政府的醫療福利開支增多;但倘若加入巿民因擔心健康受威脅而減少戶外活動,引致商戶的經濟利潤下跌,引發的經濟損失更高達每年51,100億美元。

延伸閱讀

1. 《港女生活滿意度僅57分》,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5/09/YO1605090004.htm

2. 《非洲上演「中國速度」》,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1/05/CH1701050003.htm

3. 《黃錦星:落實環保藍圖 打造低碳城市》,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6/22/HK1706220019.ht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