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髮也能繡花?」7月1日,在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就讀的白俄羅斯姑娘Sveta,在江蘇東台看到髮繡作品,對頭髮絲繡製成的山水花鳥圖案感到不可思議。她迫不及待地請繡娘指導,學習與體會發源於一千多年前中國唐代的古老技藝。
年迎800萬外國遊客
7月1日至2日,來自德國、西班牙、波蘭等17個國家的30餘名在江蘇工作、學習的外國友人來到鹽城東台,參加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的「洋眼看江蘇-走進美麗東台」活動。
據江蘇省政府新聞辦介紹,目前在江蘇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外籍友人已達20萬,每年有800萬外籍友人來江蘇旅遊。為了讓生活在江蘇和來江蘇旅遊的外籍人士全方位感受江蘇,江蘇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連續組織的 「洋眼看江蘇」活動已經有5年。
江蘇東台於西漢入志,南唐得名,清乾隆33年正式置縣。在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北宋晏殊、呂夷簡、范仲淹三宰相,曾在這裡擔任過鹽官。范仲淹率領民眾,修築了「華夏第一堤」─范公堤。
來自阿富汗23歲的大二學生Wahab,走在東台的青石板小路上,看着明清詩人家祠、鹽商大樓列於其間,品味着老東台的歷史。Wahab在南京河海大學學習土木工程,他說中國文化中獨有的靜氣令自己沉迷。■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旻 江蘇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