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整理舊書,發現有在近七十年前與朋友們合作編撰的一套叢書,名叫《少年自然科學叢書》,是當年一班希望普及自然科學的朋友共同編撰的。其中有大學教授、中學教師、醫生等等。他們大都已經物故,撫今思昔,感慨萬端。
我是學化學工程出身的,年輕時比較喜歡普及科學知識。而當年一位辦出版社的朋友,也樂意和我們合作,於是出版了一套叢書。我負責寫學習化學的一部分。這套一九五零年出版的科普叢書,初版三千冊,不够一年,就要再版。可見當年社會上對普及科學知識的需要。
此後不久,我專心教育工作,後又主持校政。再往後,港英政府當局視愛國左派學校為心中刺,每要除之而後快。我被迫捲入政治鬥爭,更加遠離普及科學知識工作。連教學方面,也捨化學科而專教文史。普及科學知識方面,只好擱在一旁了。
今天翻看那套七十年前的叢書,像重逢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但又頗感陌生。年輕時的愛好,像是個初戀的戀人,早已「嫁作他人婦」了。
這本《怎樣學習自然科學》的封面,有一張我在指導高中二年級學生做化學實驗的照片。其中一位學生盧永根,曾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院士。當年的確是︰「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最近,他和夫人把多年積蓄八百多萬元捐給華南農業大學,設立教育基金,獎勵品學兼優的貧困本科生和研究生、獎勵和資助邀請農業領域國內外著名學者前來講學。這是一位德才兼備的專家學者,也是香港培僑中學畢業的好學生。我的一生,立足點不變,但工作的重心卻隨着工作需要而有所轉移。今天如果要我重執教鞭,任教化學,指導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恐怕力有不逮,許多方面得從頭學起。不過,後浪推前浪,現在不少優秀的化學教師,肯定會以更靈活而生動的方式教授化學課。
往事並不如煙,一張老照片,引起許多回憶,在此祝盧永根校友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