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朵 拉
回程的航班銜接不上,得在鄭州多逗留一天。突然多出一天的閒情假日,本該雀躍,但對於不熟悉寒冷天氣的南洋人,心裡有點煩惱。雖已四次到鄭州,每次皆行色匆匆,事情辦完馬上離開。鄭州是陌生城市。 這回應邀到黃帝故里祭祖,過後這城裡的朋友說,辦公室全部同事都回鄉下掃墓去了。唔,好的,我回答。沒有告訴她南洋來人頓成失聯的鄭州遊客。
行走中國很方便,普通話溝通便行。問題是相識的鄭州人與我說話,我聽得懂,其他鄭州人講話,我集中精神側耳傾聽,半懂半不懂,意思是好像懂又好像不懂。倘若鄭州人和鄭州人對話,對我等同外太空語言。
電子時代讓地球變成全球村。說的是懂得利用電子科技來行走天下的現代人。活在現代的人,可不全是懂得現代科技的人。名為現代,對電子科技永遠迷糊不清,接不上頭的那個人也有的,所以不要告訴我,上網下載當地地圖,跟着地圖去旅遊,永遠不會迷路。世界上有些人不會看地圖,其中一個就是在下本人我。
不管是不是缺點,這點讓鄭州遊客心有掛礙。對手機的運用技術半生不熟,偶有怨言,卻仍是仰賴手機微信讓我的鄭州春天某日開出美麗的花兒。
抵達的下午到機場來接我的是美女小梁。這裡說的美女不是平常一般人看見女孩的稱呼,而是真正的中國美女就站在眼前。水靈靈的細嫩皮膚,媚人的單眼皮眼睛,秀氣的鼻子和薄薄的嘴唇,氣質靈秀,說話文雅,一見便生好感。一個小時的車程到了市區,車子在轉進伊河路時,路旁佇着兩排葉子全掉光了的行道樹,冷肅蕭瑟地看着從熱帶來的海外客人,有種蒼涼寂寞的感覺在沒有葉子的枝幹間游移,車子正好在交通燈前停下,南洋人忍不住掏出手機,把極像秋天的鄭州春天景色拍了下來。
記得去年應邯鄲旅遊局邀請觀光采風,回程路過鄭州,為與鄭州小小說傳媒集團簽約,留宿一晚。11月的鄭州路邊,竟是一片流光溢彩。樹上樹下,漫天飛舞的斑斕葉子染醉了遊人的眼睛。這不是第一次和梧桐樹相遇,10年前春末夏初走在南京熙攘的老街上,街道旁挺拔的法國梧桐叫旅人傾倒,正好是金光閃爍的夕陽下,騎單車的人群在濃郁蒼翠的樹底下經過,漂亮和諧的鏡頭像圖畫一樣烙印在腦海裡,至今光鮮亮麗。再一次到南京,卻聽說南京政府為了興建地鐵3號線,需得砍伐市內六百多棵老樹。為了那六百多棵梧桐樹,南京市民強烈抗議,上街示威,後來,政府在輿論重壓下,迅速收回成命,為安撫激憤的民情,就連原本計劃遷植的五千多棵老梧桐也無須搬家換位了。南京政府看重老樹的舉措,溫暖和溫柔了國內外許多居民和遊客的心。秋日裡的參天梧桐樹,在風中翻飛的葉子,把鄭州的秋天點綴得絢麗燦爛,猶如春日美景。大樹天生就散發出一種誘惑人的氣質,尤其是那不斷往上長的昂揚姿態,讓人明白奮發力求上進的姿勢有多麼好看。梧桐樹長成以後,將枝幹和葉子極力向外伸展,為樹下乘涼和騎單車經過的人們揭示「分享是一種不自私的美麗行為」作最好的典範。就這樣愛上茂密蓊鬱的梧桐樹。
春末的鄭州伊河街,兩邊排列着光禿禿的梧桐樹,另有一番冷艷風采。別奇怪以冷艷來形容。全然不見色彩,這和總是帶一絲灰的惆悵極其相似,天空下那枝幹的縫隙看得見淺淺的藍還有一點點若有似無的粉粉的綠,叫人看着感覺稍稍有些兒頹廢萎蘼,恍惚間又像親愛的什麼東西失去的痛楚那般心酸無助,微微的粉綠似乎是小小的希望和期待。這樣的矛盾之美促使我把照片貼在微信,只不過在文字裡沒有洩露心情。
歡迎來到我的城市。GG突然在微信上跳出來。還送了三朵紅色玫瑰花。這次是來講課嗎?若是,希望有機會能聆聽你的講座。回憶去年鄭州我在城市之光書店的讀書會講座。電子科技的好處這時又出現了。講座後我們加了微信,平時沒太多交流,各忙各的。偶爾上去朋友圈讚一個。看你發的微信,你是不是住在嵩山飯店?我的單位就在附近,隨時聽從你的召喚。感受到GG的歡快語氣。
只是見過一面的朋友呢。我提醒自己。但想要更加了解一個城市,除了閱讀歷史記載、觀光風景名勝,深入的方法是結交幾個當地的朋友。好。我爽快地回答:待活動結束後,我們見個面。
鄭州的春天,我見到了本來只是在微信朋友圈裡的GG。由於中午需趕機場,對鄭州的交通情況又不熟悉,我建議就在鄰近酒店的伊河河畔慢走閒逛。GG見我一路沿河為花癡迷的狀態,決定帶我到碧沙崗公園看海棠花。
下車一抬頭,便看見馮玉祥題的「碧沙崗」。這裡原是個叫白沙崗的黃土崗,常年風沙瀰漫,種不成莊稼。1928年春,馮玉祥為紀念北伐國民革命軍陣亡的將士,撥款20萬元,在此建立陵園,並親筆題名「碧沙崗」。「碧沙崗」懸掛在公園大門入口處,左右兩個門上還題有「碧血丹心」和「血殷黃沙」。
遊園的人紛紛從「血殷黃沙」的旁門進去,目光和腳步即刻被園中奼紫嫣紅,香氣芬芳的花樹呼喚過去。帶着相機有備而來的GG是攝影發燒友,她微信圈裡發的攝影圖片和文字是我喜歡的。既是我們的第一次相約,也是我第一次見海棠花。不僅我一人被花迷,幾乎所有在喧喧囂囂的花下漫遊的人,都在忙碌拍照。公園裡有50多個品種的5,000多棵海棠花,還有櫻花。1985年鄭州與日本浦和市結友好城市時,日本贈送的櫻花樹,每年3月底,嬌艷嫵媚的櫻花掛滿枝頭。海棠和櫻花對我都是書上的花,似曾相識,不曾見過,初次見面,便被迷惑。兩種花兒間雜種植,抬頭瞧望一樹千花,重葩疊萼,花團錦簇,低頭但見滿地落英,繽紛爛漫,分不清誰是海棠,誰是櫻花。有些樹上掛着牌子,寫上花兒的名字和特性,此時此刻,陶醉在盛開花兒綻放的美麗之中,就緩一緩,暫時不計較花名吧。
鄭州市園林局為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從3月12日至4月12日,主辦「花朝節暨第九屆海棠文化節」。鄭州園林文化局打算將花朝節逐漸形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雅俗共賞的文化符號,為市民獻上一場文化盛宴。海外遊人,不早不晚,就在多出一天的鄭州行,趕上了紀念百花生日的「花朝節」。
一個城市因為有朋友便有了不一樣的感情。3月的鄭州本來有點冷,幸好,有GG相約「我們看花去」,讓我把初次相遇的海棠花和櫻花的鮮美絢麗顏色和印象帶走,也把鄭州的友情溫馨帶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