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昨日紀】首次北京過春節

2017-07-03
■棗 。網上圖片■棗 。網上圖片

陶 然

到了北京的年底,天氣逐漸變冷,都說冬天來到了,這對於我們幾個從赤道過來的歸僑學生來說,絕對是前所未見的新鮮事物。以前我只是從照片上,或從電影中看過冬天景象,從沒有見過實物。那時年輕,好像也不怕冷,可能是脂肪多吧?

有一天傍晚,我們幾個正在集體宿舍前閒聊,突然,事前毫無徵兆,或許是我們毫無經驗,從天上飄落一片片雪花,鵝毛絨似的,飄到我們身上。正自納悶,有人喊了一聲,下雪了!但見那雪花愈下愈密,生平第一次見到雪,那種興奮心情,就別提了。

但室外畢竟不能多呆,終究要回到室內;大家沉浸在雪夜氛圍中,激動得一夜無話。次日醒來,但見樹枝、屋簷、視窗,甚至地面上,全都茫茫白雪覆蓋。下雪天,我認定很冷,其實不然,溶雪時才真的冷。但這也要到後來才體會到的了。

後來,在北京生活了十三年半,每年一度的季節輪迴,經歷春夏秋冬的變換,慢慢也就習慣了。有一年,三月八日婦女節吧,一場大雪從天而降,下得很大很大,一腳踩下去,那雪幾乎去到小腿上。這場春雪,令我印象很深。同樣印象深刻的,是那年在烏魯木齊,當時我即將回北京,奔赴香港,女友送我到火車站,心中悲涼,雪下得很大,在雪地上行走,雪花不斷飄落頭上、肩上,滑落。但都渾然不覺,只感到無處話淒涼。

那時,公共交通工具並不暢通,行駛時間有限,又沒有的士這一說,需擔心的事情不少。繞了幾圈,即使萬般不捨,時間一到,也終於還是要上火車。汽笛長鳴,預示着即將開車,我見到她站在月台上,原本向着我的身子,迅速扭轉,背對着我,我只望見她圍着藍底白點的頭巾,火車慢慢駛走,加速,終於不見了。

後來,我突然想起《復活》,根據托爾斯泰同名小說改編的蘇聯黑白電影,其中一個場景,就是女主角瑪絲洛娃追着男主角聶赫留道夫遠去的火車的鏡頭,似曾相識。但在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沒有什麼念頭。

但在北京過春節,別有風味。在六中時,北京同學都回家放寒假了,學校團總支書記、輔導員伍老師見我們無家可歸,便從學校伙食處取回我們分內的糧票,領我們這些歸僑學生,到他家包餃子過春節。他家是一座四合院裡的兩間房,我們爬上院子裡的老棗樹,去摘棗吃。大家圍爐過年,其樂融融,頓時忘卻離家的憂傷。之後,我們還去逛廠甸的花市,背了一大串糖葫蘆回學校。當離開了六中,彼此不通音訊;後來,「文革」爆發,到處動亂。突然消息傳來,六中發現「反黨小集團」,以汪姓女書記為首,伍老師也是其中骨幹。伍老師講課講的是哲學,至於他後來如何,我也不清楚;斷想罪名大概也是莫須有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