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林鄭答問大會】解分歧建互信 改善行立關係

2017-07-06
■林鄭月娥提出四點措施,改善行政立法關係。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林鄭月娥提出四點措施,改善行政立法關係。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林鄭4良方促互動 擬增接受議員提問次數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庭佳)特首林鄭月娥上任第五天就到立法會出席答問大會,並提出四點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包括與各黨派建立恒常溝通機制、將施政報告發表時間改為以往的10月、增加到立法會接受議員提問的次數及要求問責官員多與議員互動。她對近年行政立法之間劍拔弩張、官員和議員缺乏互信感到傷心、痛心,但深信絕大部分議員和官員都是心愛香港,願意為目前的困境找出路,期盼未來5年大家能在以理論事、以民為本的前提下,有更多積極和正面的溝通和互動。

林鄭月娥昨日在答問大會上表示,立法會會議廳對她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地方,自己過去10年先後以發展局局長和政務司司長的身份出席會議,「我曾經公開說過,我喜歡去立法會。這個並不是『賣口乖』,因為這裡是議事、論事,為市民做事的地方。」

她指,過去幾年行政立法之間內耗、鬥爭、劍拔弩張,官員和議員缺乏互信,拖慢政府落實政策的速度,對此感到傷心、痛心及擔心,「但是我不灰心,因為我仍然深信絕大部分議員和官員都是心愛香港,都願意為目前這個困境找出路。」

認同立法機關監察作用

林鄭強調,她十分重視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尊重立法會的角色,並認同立法機關監察行政機關可發揮良好管治作用,「我明白不同議員的立場及觀點難免有差異,但我期盼未來5年大家能夠以理論事、以民為本、為市民謀福祉的前提下,有更多積極和正面的溝通和互動。」

她承認改善行政立法關係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但不同政治立場的議員在民生、經濟方面都有很多合作的空間,邀請各黨派議員在不同的議題上與政府共同努力,化解分歧,建立互信。

改至10月發表施政報告

她並公佈4項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的措施,包括與各黨派議員建立恒常的溝通機制,為改善行政立法關係打好基礎;接受部分議員提議,把每年發表施政報告的時間提前回到立法會年度會期的第一次會議;增加出席立法會接受議員提問的頻率;要求所有政治問責官員多與議員互動。

林鄭解釋,將施政報告改至10月發表,令議員在辯論施政報告和財政預算案時能夠更聚焦,也能讓議員在立法年度開始時,更方便審視行政機關未來一年施政方向和工作計劃。

她指,目前距離10月僅3個月,難以就其首份施政報告全面諮詢,但她在政綱中已承諾推行和檢討多項政策,加上在候任期間聽到不少具建設性的建議,會繼續聆聽意見,在施政報告為不同政策範疇制訂措施,並聚焦教育、土地房屋和經濟發展。

重申官員不能假手於人

她並重申,官員向議員游說的工作要親力親為,不能夠假手於人,「我這個要求在第一個工作天,亦即是這個星期一,已經與司局長在我們的會議上說得清清楚楚。」她在回答民建聯李慧琼提問時再指,官員要親力親為「是適用於所有工作」,如果議員碰到一些問題需要與司局長直接溝通,「相信我這個實幹型的班子都很願意和大家溝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