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大灣區GDP增長料超內地

2017-07-15

中銀提點港參與建設留意四事項 須機制體制創新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婉玲、周曉菁)在昨日一個有關粵港澳大灣區的研討會上,有演講嘉賓在會上指出,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下,為區內各城市的宏觀經濟及社會發展帶來轉變,而位處大灣區及中國內地門戶的香港將可憑藉「超級聯繫人」的定位以及金融服務業的優勢,幫助大灣區的內地城市與國際市場接軌。

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樑出席「戴德梁行粵港澳大灣區系列: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下房地產行業的機遇及挑戰研討會」時表示,有信心未來大灣區的GDP增長會高於整體內地經濟增長,他又提醒以後大灣區珠三角關係無分龍頭龍尾,而應協調發展。

前店後廠模式走到盡頭

謝國樑認為,珠三角的合作可以做強做大金融和服務業中心,但「前店後廠」的模式已走到盡頭,應思考下一步怎麼走。香港的優勢在於金融和專業服務,而內地則在製造方面有相當的發展。

香港今天是亞洲金融樞紐,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如果沒有雙方合作,香港的金融是走不到今天。如果能繼續合作,延續現在的優勢互補和分工,對本港來說有很大的好處。他相信大灣區今後的GDP增速會超過7%,高於國家整體水準。

他提出四點香港參與大灣區戰略需留意的問題。首先,以後大灣區珠三角的關係已經不可以說誰是龍頭,誰是龍尾,應該是協調發展和共商發展,共同分享和共同建造的關係,大家一起建設,例如投資資源。同時,他認為當中存在過境關卡及「一國兩制」的軟硬障礙,「車流如果打開了,香港會受不住,兩三天中環可能就堵死了,我們有硬障礙也有軟障礙,這是必須要適應的」。

謝國樑又指,應留意大灣區的經濟及成本水平,以及文化差距較大;以及香港與珠三角城市群的地域及市場空間等發展要素不對稱,大家需時適應。香港要參與大灣區,應要立足時機,通過機制和體制的創新,降低大家之間的障礙。

陳文鴻冀新政府助港商

在研討會上,香港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坦言,大灣區內無論是加工、貿易,港商已經基本上被淘汰,受珠三角的推動和影響,新一屆特區政府必須有所行動,扭轉局勢。他指,相信由廣東省來主導大灣區建設更有利於推動發展,深圳應該成為珠三角產業轉變的領頭羊。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