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飛車奔揚州

2017-07-21
■瘦西湖美景讓人陶醉。 網上圖片■瘦西湖美景讓人陶醉。 網上圖片

陶 然

從上海出發,是四月,也就是陰曆三月,古詩有言︰「煙花三月下揚州」,正是揚州最佳時光。揚州去過,頭一次去,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時古城揚州給我的印象,是歷史上的清兵揚州屠城。到了揚州,古城印象鮮明,住在酒店裡,對面有一家音響舖,微微細雨中,大喇叭大音量地播出《田納西華爾茲》的歌聲,可能是雨中萌生的情緒,竟無端讓我觸發一種莫名的憂傷。

揚州多古風,到了揚州,雖然揚州以三把刀著稱,但我並沒有去嘗試,所以只聞其名,沒有實踐,是假把式而已。但古城變新顏,是實在的,雖然變化甚大,但古意依然。當然要直奔瘦西湖,接近時,但見人潮洶湧,全都是遊園而去。

頭一次去瘦西湖,是從揚州賓館附近的運河下船,直駛過去。於是,我便有乾隆下江南的錯覺了。其實,瘦西湖原本是揚州城外的護城河,後來才擴建成的。這次,進入瘦西湖,租了一條遊船,船頭有船孃把舵,一面解說,倒也利索。遊船過處,兩岸花紅柳綠,美不勝收。怪不得L兄讚歎不已,還信誓旦旦地說,明年一定要安排來遊瘦西湖!正說荂A有三三兩兩鴨子尾隨蚢C船而來,接茪S游過去了。岸邊竹林不斷,白色的瓊花和白色的繡球花差點分不清楚,幸好L兄指點,繡球花是球形的,而瓊花是平的。揚州因隋煬帝欣賞瓊花,而名聲變得很大,但我不懂欣賞,怎麼也看不出其美妙之處。正說荂A前面「二十四橋」到了。

二十四橋在瘦西湖西邊,傳說隋煬帝曾命二十四名宮女在橋上吹簫,因此而得名。此橋周圍種滿了芍藥,故又稱為紅藥橋。傳說當年乾隆皇下江南,來到瘦西湖,說,這裡真像京城北海瓊島的白塔。鹽商聽了,忙命人連夜以鹽包為基礎,以紙紮為表面製造白塔。次日乾隆見了,歎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真是名不虛傳呀!」不管真相如何,但仿瓊島的白塔真的就立在這裡了,成了瘦西湖的著名景點。

瘦西湖擁有「中國最美的橋」之稱的五亭橋,更是古代橋樑建築的傑作,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此橋,是仿京城北海的五龍亭和十七孔橋而建的。因其建築形態頗似五朵蓮花,又稱為「蓮花橋」,建築風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它是揚州市的地標建築。

瘦西湖雖好,無奈遊人甚多,幾乎是人擠人了。匆匆逛完號稱揚州第一景觀的瘦西湖,便去看揚州第二景觀「譯憿v了。這園名源於「月映竹成千個字」的意象,到這裡,也一樣人潮洶湧,正慨歎,旁邊有人搭腔,可不是嗎?長假期呀!不來遊園才怪!

作為中國十大名園之一,園內竹、石、蘭、桂俱全,穿行在竹林間,忽見以「第五屆竹文化節」立在眼前,每一個字由一個圓形花環襯托,十分引人矚目。但竹文化節正在舉行,還是過去了,我倒沒來得及細問。除了竹林之外,四季假山也很出名,以石壘成的假山,配以草木,讓遊人在徜佯之時,彷彿經歷春夏秋冬四季。據稱,大多假山是用運貨船隊的壓艙石所建。而園名「譯憿v的藻r,取自「纂A竹一支也。」(《六書本義》),並非刻意製造新奇。

來過揚州,瘦西湖之外,當然也去過譯憿C舊地重遊,新奇感不大,一切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其實隨荇犮的變遷,變化肯定是有的,但我的肉眼不是顯微鏡,無法觀察得那麼細緻罷了。

都說大明寺非去不可,我也明白。它初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而得名。自那時以來,寺名多有變化,隋代是「棲靈寺」、「西寺」,唐末稱「秤平」等。到了清代,因避諱「大明」二字,一度改稱「棲靈寺」,乾隆三十年,皇帝御筆題書「敕題法淨寺」。到1980年,才恢復「大明寺」原名。

猶記得2012年4月,我也遊過大明寺,看過「康熙御碑亭」和「乾隆御碑亭」,但具體細節就不太清楚了。這也是常態,去過許多名山古寺,但大部分就記不清楚了,甚至這間寺和那間寺混淆,這座山和那座山重疊。我也會自我安慰,反正我也不是寺廟和山水專家,無須分得那炬M楚。逛山遊寺,主要是增廣見聞,陶冶性情。其他的,倒也無妨。如果順腳,去看看無妨,但大明寺還要去爬坡,這天下午天熱,他們沒去過,都去了,我尋思,反正去過,便跟L躲在坡下的茶室聊天。興沖沖到了那裡,茶室已經休息,只好在茶室前空地上,找個無人坐的太陽傘下閒話。

我記得,那次在大明寺,看到同行人在跑東跑西,正納悶,仔細一看,原來是給人充當攝影師。見我如此緊張,C笑道,你急啥呀?人家是樂趣,你何必打斷他的雅興?搞得我十分無癮。當然,「大明寺」正門上額因為有趙樸初的題匾,讓人印象深刻,還有,寺內最具特色的建築鑒真紀念堂,也讓我難忘。正和L在傘下聊得興高采烈,又到附近轉了一圈,回頭忽見一群人正從坡上陸續走下來。

難忘的,還有去揚州郊區吃農家菜,沒想到農家也竟有如此好景色,入夜,七彩燈火映照出建築物的輪廓,反映在湖面上,我們從木板橋上走過,一面欣賞,但覺此景只應天上有。說是農家菜,但雞鴨魚肉樣樣不缺,跟我以前在江西南昌吃過的不同,此刻,我倒懷念起南昌郊區的青菜了。

但這裡是揚州呀,那麼,我們就去江都區素有「三十六陂帆落盡,只留一片好湖光」美稱的邵伯湖吧,它又名「棠湖」,歷盡千年風雨洗禮,於今依然,站在湖畔,兩岸綠樹bb,恍似綠色長龍。在湖畔遠眺,湖水翻波浪,帆影點點。而旁邊有京杭大運河穿過,貨船來來往往,汽笛長鳴,相當繁忙。 其實,古鎮邵伯,曾是南北航運孔道,隋煬帝、乾隆、謝安、董恂、孫覺、蘇軾等名人墨客,都曾在這裡留下足跡。走進在近旁的「斗野亭」,它始建於宋熙寧二年(1069年)的一座亭子,因其位「於天文屬斗分野」而得名。北宋年間,孫覺、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張耒等都來此作詩。我們徜佯其中,只見亭內百花爭艷,東面有假山,周邊有亭、長廊,集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宋代四大書法家字跡,並鐫刻七賢詩碑於壁上。跨出大門,但覺詩意久久不退,揚州古意,又再濃濃襲上心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