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書蘭
2017年7月23日的一場颱風,是以男性的名字而命名,叫做「洛克」。這場颱風來得快,走得快,第二天天朗氣清,天空祥和一片。「洛克」颱風,竟帶走了我們的發叔劉皇發,而「洛克」颱風也像發叔的個性一樣,照顧香港市民,處處為他人着想,在不影響香港經濟民生的情況下,悠然而去。
「洛克」,沒有給香港帶來什麼嚴重破壞,但是發叔走了,卻讓我們有千萬個不捨!我十分悔恨自己沒有在發叔身上學到他的一點點政治智慧和做人處事,曾經我是這麼近距離地在他身邊。
這個星期以來,有關劉皇發的生平事蹟報道鋪天蓋地而來,本港中英文報十一家報紙,每家報紙都佔三、四頁全版。由此可看出,發叔的確是一位大人物,無論你喜不喜歡他,你必須承認。大部分人有興趣的都是,他如何在新界風雲半個世紀?他如何能化敵為友?他如何有高明的政治手腕云云。而我認為,這是天賦的能力!誠如發叔在我犯了一些錯誤時對我說:「妳想學,也學不到!妳想改,也改不掉!」他說得平平淡淡,我卻聽得面紅耳赤!
書蘭在新界鄉議局,轉眼二十年了,悔恨自己沒有好好把握他在的那些年......我白白蹉跎了那一段寶貴光陰。如今偉人已遠,留下無法彌補的遺憾......
我們的意志力可以是鋼鐵煉成的,我們的體力也可以是鋼鐵煉成的,但是我們的健康,卻是鋼鐵無法負荷的重;有人告訴我,青年的劉皇發,打起功夫來,十個八個人近不了他的身。但中年以後劉皇發的應酬太多,光是新界27個鄉慶典活動、紅白二事他都親身前往(例如從屯門到西貢,從大嶼山到打鼓嶺、沙頭角禁區)主持典禮儀式,別說香港政壇、商界、社團的大小酬酢了。我認為如果不是新界社會事物繁多複雜,他每天面對的壓力非比尋常的巨大,他絕對可以健康長壽地多活十年。
他的懷裡永遠揣着一個小本子,密密麻麻記載着很多他要辦的事務,有時候,見他想到什麼就隨即記下來,遇到有些人所說的話,他立刻取出筆也記載下來。
縱觀他的一生都在奮鬥,少年時期為了生活而奮鬥,青年時期為了家鄉而奮鬥,中年時期為了香港順利回歸,為了祖國美好的明天而奮鬥;到了晚年,奮鬥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習慣了奮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