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傳承 > 正文

錯失奧運訂單 傳承後繼乏人

2017-08-13
■製作葵扇的流程繁多。圖為藝人在完成合扇工序。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寶儀  攝■製作葵扇的流程繁多。圖為藝人在完成合扇工序。 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寶儀 攝

也許對很多非遺項目的傳承人來說,訂單不足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但是對於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廖惠林而言,拒絕送上門的訂單,才是最鬱悶的事情。由於生產能力不足,他已經不止一次推掉訂單,最著名的就是與「奧運訂單」擦肩而過。

手工製作 流程繁多

普普通通一把葵扇,需要經過種、採、曬、剪、焙、焗、漂、染、合等前後20多道流程,如果是工藝葵扇,還有勾花或嵌花、印花、繡花、烙畫等過程,每一個環節都有自己的標準,哪怕是一個小小的誤差,都會讓成品難以登上大雅之堂,這就極度考驗製作者的細心與耐心。

廖惠林每年6月都要四處奔波,尋找合適的葵筆;仲夏,趁天氣乾爽,廖惠林和其他師傅一起完成晾曬等過程,為來年儲備原材料。其他時間,大家都用來完成最後工序:編織或者烙畫。廖惠林說,因為是全手工製作,無法量產,每個師傅一天最多烙一把葵扇、織繡一把葵扇。

難吸引年輕人接班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北京奧運會組委會下屬機構曾到廣東新會要求訂製葵工藝品,作為北京奧運會專用紀念品。天上掉餡餅,但鑒於人才狀況,要幾個月內生產幾萬把葵扇,對於新會來說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廖惠林只能忍痛拒絕這個可以在全世界再次提高葵扇知名度的機會。

「不僅僅是奧運訂單,近年一些外銷的大訂單也不敢接,人手不足,一旦不能按時完成將面對巨額的罰款。」廖惠林對於目前葵藝後繼乏力的現狀也很無奈。其實,就現場環境來看,新會葵扇的工作條件與很多非遺項目相比可以說是非常優裕:在室內的房間中工作,乾淨明亮,不用日曬雨淋,夏日還有空調降溫。

儘管如此,廖惠林也無法吸引年輕人來接班,每天七八個小時不能玩手機、刷朋友圈,只能專注於烙畫或者編織,這是當下年輕人不能接受的。廖惠林只能自己積極走到幼兒園和中小學校,嘗試用各種方式讓年輕人知道葵扇的工藝製作流程,激發他們對傳統技藝的興趣。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