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考究共享價值 防止資源浪費

2017-08-21
■堆積如山的過剩共享單車。 資料圖片■堆積如山的過剩共享單車。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孔雯瓊 上海報道)各種共享物品、服務的出現,原本是想方便用戶按需索取,充分利用資產使用率。但漸漸的,一些共享經濟領域內的企業,因過度追求規模,急於投放資源圈攏用戶,並在背後資本的推動下,開始過度生產,並造成供大於求的局面。

共享單車目前在國內並未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還有新入局者不斷加入,因此競爭者都想在數量上獲得絕對優勢,但這樣的結果就造成單車供應過量。從中國單車協會統計顯示,2017年近20家品牌的共享單車投放總量極可能接近2,000萬輛。這些單車報廢之後,會產生近30萬噸廢金屬,相當於5艘航空母艦結構鋼的重量。

而上述現象也僅是共享經濟浪費現象的一個縮影,目前很多新生共享事物,諸如共享雨傘、共享馬扎(小型摺凳)、共享籃球等,也都存在許多浪費情況發生,很多人直接將那些共同使用的資源直接拿走歸己所有,而投放企業也會因為資源的驚人折損率,而反覆購買或生產更多的新產品,完全達不到盤活閒置資源之作用。

專家倡速制定規則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認為,並非每種事物都適合共享,它們還需經歷市場和社會的檢驗,並要具備穩定、長期的特點。的確,目前市面上投放的價值過低物品,並不具有共享價值,往往一露面就「全軍覆沒」,諸如雨傘、馬扎多數被拿走後下落不明。

除了企業盲目追求規模導致浪費,不少人士認為更有企業背後的資本推動作用,數據顯示,去年一年共享經濟的融資規模達1,71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30%,可見投資者對此領域的的青睞,但同時這種逐利行為亦會導致企業之間瘋狂的攀比競爭,造成不必要的資本浪費。

另外,過度的共享事物還導致城市管理難題。特別是出行工具的亂停亂放、違規騎行、肆意破壞等現象,使得現有的公共交通體系受到衝擊。復旦大學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對此認為,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原有的管理方式與新的事物之間的矛盾,並涉及到個別成本和社會成本的問題,建議管理部門和共享企業要抓緊制定相關新的規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