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視野 > 正文

玻璃創作價幾何?

2017-08-23
■在黃國忠的工作室中,到處都見到玻璃作品。■在黃國忠的工作室中,到處都見到玻璃作品。

每年香港總有大大小小的藝廊展覽及Art fair,展場裡我們會看到不同風格的畫作、雕塑及藝術裝置等,但卻鮮有出現玻璃作品。在香港,玻璃的展覽相比起畫展,還是少很多,令玻璃作品總處於尷尬的地位。在香港和台灣從事玻璃創作多年的兩位藝術家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香港無論是場地或是支援政策,對本地玻璃創作,甚至整個藝術圈子的支援均顯不足,令香港玻璃創作遠不及台灣、韓國等地。■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發起了玻璃工作室運動(The Studio Glass Movement),使得玻璃不再只停留在工廠裡,而是走到了藝術家的工作室中,玻璃也不再限於只屬功能性的東西,也可以作為藝術媒介,為玻璃媒材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性。時至今天,玻璃作為裝飾品及用具,已隨處可見,然而,相比起其他藝術形式的展覽,玻璃展覽卻少很多,究竟玻璃創作在香港有何困難之處呢?玻璃除了作為工藝品以外,還有藝術的可能性嗎?

所需設備較多

黃國忠,於一九九三年創立香港玻璃工作室,其工作室現設立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既從事玻璃創作,也開班教學,積極推廣玻璃藝術。當年,黃國忠專門到台灣學習玻璃製作技術包括吹製、鑄造,同時,他亦在思考如何把吹玻璃的技術帶到香港。有別於繪畫創作,製作玻璃和陶瓷一樣,都需要一定設備,如熔爐,而若要進行玻璃吹製,所需的設備則更複雜。最初,黃國忠的工作室設於工廠內,八年前搬到JCCAC,對他而言,始終該地是藝術空間,藝術氛圍也比較好。

相比起工廠,雖然藝術空間的氛圍較好,但和其他範疇的藝術家都面對同樣的困難,就是租金問題。以現時為例,他所租用JCCAC的工作室每月須繳付兩萬多元的租金,而本地的藝術市場始終有限,藝術家亦不能單靠賣藝術品為生,尤其在香港,玻璃作品的市場亦較其他藝術品的出路窄,變相需要開辦課程,做教育,以維持開支,而藝術家本身的創作時間亦相對減少。當然,他認為開班教學亦有好處,起碼可以讓更多人接觸到玻璃創作。

缺乏展覽場地

在香港,相比起其形式的創作,玻璃展覽確實少得多,更別說大型的聯展。年初記者曾於灣仔會展參觀過玻璃展覽,展出香港及台灣藝術家的玻璃作品,記憶中,算是較大型的聯展。玻璃作品鮮能在畫廊展出,是有原因的。黃國忠指出,據香港一大型藝術機構的說法,指出玻璃並非藝術品,而是工藝品,因此勸畫廊不要展出。若畫廊不能展出,那麼在香港有專門展玻璃的藝廊嗎?黃國忠告訴記者是有的,當時他曾聯絡其中一間位於黃竹坑的玻璃藝廊欲辦展,可惜得來的消息是準備結業了,「之前有兩間藝廊已結業了,這間的命運亦如是。」

相比起香港,台灣則不同了。來自台灣的王鈴蓁(Sunny),早年留學澳洲,現為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助理教授,是該校唯一一名教授玻璃課程的老師。她指出台灣政府對玻璃這一範疇是挺支持的。她表示,在台灣的新竹市,當地有玻璃工藝博物館,每兩年舉辦一次國際玻璃藝術節,匯聚來自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玻璃名師的作品。她補充,除了玻璃工藝博物館外,台灣當地對工藝發展也是非常支持。例如在位於南投縣草屯鎮有屬當地「文化部」的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她表示該機構很被「respect」(尊敬),專門用於研究工藝文化,培養工藝人才。反觀香港,卻只有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

Sunny笑言她在台灣辦展覽沒有人跟她要過場地費,「台灣每個地方的縣政府都有文化中心,有的文化中心也不止一個展覽,在那裡做展覽,都不用錢,還有其他的美術館、藝廊,也從來沒有要過場地費,可是在香港,收取場地費卻是很平常的事。」

而黃國忠則表示,當年他在台灣參展時,有一個小本子是讓參觀者寫下心得之類的,有香港人就寫道為何台灣有這類型的展覽,而香港則沒有。「康文署是香港最大的場地供應,可是場地長期爆滿,很難申請,而我們很希望多辦展覽,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和接觸玻璃作品。」他說。

港藝術市場不活躍

和兩位藝術家談到藝術,少不免拿香港和其他地方作比較。談到韓國,黃國忠指出,當地法例明文規定承建大型建築項目時須預留一定費用及空間用於公共藝術。在香港,不乏把藝術品放置在大廈的例子,可惜他們未必青睞本地的藝術品,而在韓國,當地政府則規定要購置本地的藝術品,並且要展示出來。「在香港,他們會傾向選擇知名的藝術品,反而較少購買本地的藝術品。在韓國,大廈樓梯會見到藝術品,開發商會根據大廈所屬的風格,購買適合的藝術品。」

黃國忠認為在visual art方面由政府資金介入用處不大,政策上規定支持本地藝術品更有效,以韓國為例,當實行上述措施時,政府不用花一分錢,但卻使當地的藝術市場很活躍,他指出最重要是令藝術品有市場。「在首爾當地有很多較小型的藝廊,供人們購買藝術品。當藝術市場活躍,意味材料生產商、藝術工場都『有工開』,藝術學生有未來。香港藝術無市場的其中之一原因是不肯培養觀眾。」他說。而Sunny亦表示,台灣無論是對玻璃工藝發展,甚至是整個藝術行業發展的支持,比起香港,都多很多,單是以展覽場地來說,便可窺探一二。她補充道,現在香港常提及創意產業,但在台灣,創意產業發展起步比香港早很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