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視野 > 正文

行腳他鄉做慈善 弘揚文化志氣高 慧禮法師講述深耕非洲點滴

2017-08-09
■慧禮法師■慧禮法師

台灣慧禮法師坦言,在非洲大陸弘法及進行公益慈善事業,會遭遇很多挑戰和困難。但是,傳揚文化的使命感令其一直在這片土地上打拚。在他看來,文化的自省和思考令中國傳統文化優質化和不斷提升,更是今天擺在所有中國人面前的重要課題。■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匯

從一個宏觀意義上看,慧禮法師是基於怎樣的思考去非洲弘法和做慈善,這是記者關心的問題。他認為,佛教本身應該是本土化的傳承,在印度、中國、緬甸、日本,都會呈現不同的狀態,但是教主和經典都不會改變,其他會隨當地民情風俗而改變。這其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載體。

踏入荊棘迎挑戰

在非洲開創事業必定充滿挑戰,如在荊棘中前行。回憶往事,慧禮法師說,1992年自己自願去非洲從事傳法事業。當時最初去的是南非。前進非洲,建立據點。南非是一個很先進的地方,後來又去了很多更加落後的非洲國家,建立慈善機構阿彌陀佛關懷中心(簡稱ACC),幫助因貧窮、戰亂、疾病而失去父母的兒童。慧禮坦言,在非洲從事慈善事業,也會遇到不少壓力和挑戰。

據他介紹,由於非洲受到白人的殖民非常之久,所以非洲人的生命觀乃是從白人處借來的生命觀。但他同時也強調,在非洲殖民的歷史中,白人幾乎不把黑人當人看,但非洲的不少黑人卻對華人有一種抵觸和偏見。

例如,在某個非洲國家會傳說中國人會吃小孩。而他曾經去某一個非洲國家的部落收養小孩,部落的小孩看到華人會哭鬧喊叫,如同見到魔鬼。在慧禮看來,這就是一種被灌輸思想的結果,是被刻意和妖魔化的結果。而比偏見更加可怕的乃是落後的觀念,非洲的很多鄉下地區民眾竟然相信愛滋病傳給別人就會好。慧禮表示,在落後封閉的地方,這一切都是現實。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弘法、做慈善、傳播文化,免不了摩擦。他直言,作為佛教和華人團體,當地政府和民間仍舊存在偏見,仍舊處在磨合階段。在非洲從事慈善公益、拓展事業,主要的困難仍舊是文化。不同的種族文化要傳入非洲,歷史上是要打仗的,現在不會了。慧禮說,不同文明的衝突和碰撞,反而鍛煉了自己的意志。

戮力傳遞人文關懷

慧禮介紹說,慈善、救濟、人文關懷是一種方式和手段。在整個過程中,ACC會教中文、教佛法,同時也會教當地國家政府設定的教育課程。

比較有趣的乃是中國武術課程的設立和開展。慧禮法師說,因為非洲大部分地區處在沒有水電的狀態,交通也不便,所以兒童們的身體健康也不好,有的則是非常差,身體中甚至有蟲。在這樣的情況下,他認為要透過各種方式讓被收養的孩子能夠強身健體,所以就對他們教授中國的傳統武術。這也符合佛教禪武合一的精神。

慈善的背後乃是龐大的資金支持。從募款的成效角度看,慧禮覺得應當用自己的成就去感動別人,要讓捐款人認同、接受。他不否認,ACC早期遭遇過募款困境,後來透過努力地工作,將成果展示給大眾,別人才會奉獻,因為捐款人往往有期待。

慧禮坦言和承認,ACC數百人一日三餐,經濟壓力其實很大。他表示,作為民間團體,自己最早乃是從台灣募捐,後來也逐漸擴展到香港、新加坡、日本、歐美等。募款的所得全部被用來在非洲修建孤兒院,從小學到高中,會送他們出國留學,學成歸來之後,這些人可以成為本土的管理人才,今後也期待修建醫學院、護理學校等等。

期盼民族文明優質化

在慧禮的眼中,中國傳統文化比較包容,不會去否定他者的文化,這是一種養分,用來滋養被收養的孤兒。文化的傳承乃是不斷沉澱和積累。所以,慧禮希望被收養的孩子們一定要學好他們自己的母語、文化和本國教育課程。他告訴記者,中國傳統文化發端於黃河流域,慢慢擴展到長江流域,甚至也影響外來區域。佛教、基督教作為外來產物,一直被中國文化所包容。

在非洲弘揚和傳播華人傳統文化,能夠促進和平。這是慧禮的核心觀念。因為非洲至今普遍仍處在貧窮、蠻荒、落後的狀態,而慧禮覺得東方的精神文明具有多元和包容精神,例如一個佛教法師也會學習四書五經,這是與西方文化非常不同的地方,其特色乃是吸納百家、兼收並蓄。

當然,慧禮不否認西方精神文明層面的正面因素,例如科技、民主自由、法治等。但他提出,在過去五百多年,西方透過殖民,也形成了傲慢、歧視、霸道、掠奪等不同因素,造成了人類的衝突和分裂。而早期的絲綢之路,慧禮認為乃是以中華文化為主,這是一種互利共享,是一種文明的宣揚。他特別提及,鄭和下西洋七次,沒有佔過別國一分土地。殖民統治在根源上乃是一種掠奪。

目前,有一種社會思潮稱為「殖民先進論」。這種論點認為,愈是殖民久的地方愈先進、愈文明。慧禮不認同這種看法,認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他說,古代的世界強國是中國,西方崛起之後,白人顯得高貴、受尊重,這其實是一個富而好禮的過程;工業革命的成功加強經濟實力,等於全世界的資源在手中,所以本來的野蠻成為所謂的文明;全世界都是從一無所有發展起來的;在貧窮到極端的情況下,當小偷的問題是不能夠用道德去評價和定義的。所以慧禮特別強調,衣食足而知榮辱;西方也經歷過野蠻的過程,但是當其控制全世界之後,會發展出來精神文明,如紳士風度。

在這個層次上,慧禮表示,中國人也應注重富而好禮,讓中華文明、文化優質化。他說,過去處在戰亂中,現在應當提升自身的質素。一個民族要和平崛起、要四海歸心,應當重視這一方面;利益分享而非獨佔,才是天下共融的關鍵。慧禮表示,他知道一些人對中華文化沒有信心,但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應當對文化進行提升和調整,令中華文化優質化;這是一種自省式的文化思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