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隨想 國:語文的「指紋」

2017-09-01

興 國

讀中學時,中文作文的功課,老師改得最多的,是錯別字;英文作文,老師改得最多的,是文法上的錯誤。所以,只要句子通順,沒有錯別字,文法都對,中英文的作文都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面對現在智能手機時代,短訊充斥,錯誤的中文同音字少了人考究,英文文法,更少了人去追查,因為是短訊,意思明白了就OK,管他字有沒有錯文法對不對?

當這樣的錯誤長久而成為習慣之後,有沒有人想過,假如有朝一日要到警局錄口供和上法庭作證時,會不會因為這樣不經意的錯誤,影響到整件案件的判決?因為這些常常使用的錯別字,以及常常使用的錯誤文法,可能成為判斷個人使用語文時的「指紋」。

這是我最近看了浸會大學翻譯課程副教授梁倩雯著的《法庭的語言鑑證》(商務印書館)之後才知道的,因為法庭在語言的鑑證上,是利用不同的科學方法,來找出那些在語文上出現過的「指紋」。

這本書的吸引人之處,是利用實際的案例來一一深入淺出地述說各種語言鑑證的方式,讓讀者了解那些跨學科的通識材料,拓闊了讀者的知識。比如在那宗世紀爭產案裡,是如何判斷簽名筆跡的真偽?原來要檢測文件是真還是偽時,可以利用「靜電檢測儀」來檢測,因為書寫的工具,在接觸紙張時,會產生磨擦,因而會有靜電效應出現,所以每個人書寫時力道的大小,都會在紙張上留下痕跡。

當然指紋的比對,因為人人不同就比較容易,但對書寫或語言上的「指紋」,因為可以模仿,判別起來就比較困難。特別是不會說廣東話的外國人,或者說廣東話時在警局是透過警員的英文翻譯的文字,更是難以判別。書中舉出的案例就是強姦案的難以入罪,很多時就是在翻譯的字眼上出了問題造成的。

法庭如何找出各種「指紋」的真相?看過這本《法庭的語言鑑證》,可以了解更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