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董玩家大都知道,北京潘家園古玩市場與雄安新區雄縣張崗村的淵源。」張崗村創興仿古公司老闆李健說,自己十幾歲就跟着父親跑北京倒「老瓷」,曾經是潘家園市場的常客,自從上世紀90年代創辦了仿古公司,他就專心做仿古石雕了。「跑北京倒『老瓷』,當時沒有人當成正經職業,不經意間卻成就了一個仿古小鎮的雛形。」李健說。
雄縣張崗村是張崗一村、張崗二村、張崗三村、張崗四村的總稱,隸屬張崗鄉。張崗鄉轄區18個村,有800家做塑料加工,800家做仿古產業。現在塑料加工企業已經全部關停,仿古產業就顯得更加熱鬧。
「盼再現古雄州風貌」
雄安新區雄縣古時叫雄州,是歷史上的軍事重鎮,也是北宋與遼國通商的官辦榷場。起初榷場只是交易生活必需品,後來開放了珍玩、香藥、犀象、茶葉等互市,張崗珍玩市場便緣起於此。
現在張崗鄉的800家仿古作坊,主要分佈在張崗四個村,分為仿古陶瓷、仿古石雕、仿古銅器、仿古木器等十大門類,形成十個專業村。其中,最負盛名的是張崗四個村的石雕,並享有中國文聯、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的「中國仿古石雕文化之鄉」的美譽。
上世紀末內地掀起的收藏熱和仿古建築熱,成就了張崗村仿古石雕產業。為了作舊仿真,村民用各種材質做試驗,包括紙質、木質、竹質乃至銅鐵質。沒有人想到,最不被看好的石頭作舊,卻成為中國仿古史上的一項發明。
「雄安新區真正的魅力在於新,也在於舊,因為新區的建築要矗立在歷史文化基礎之上,如果未來城市沒有歷史的影子,那一定是個失敗的設計,希望未來雄安能再現古燕都、古雄州的歷史風貌。」李健如是說。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顧大鵬 雄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