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一浩(本欄由本地知名評論人聞一浩與梁偉詩輪流執筆,帶來關於舞台的熱辣酷評。)
踏入九月,大小本地演出近十個,加上舞蹈電影放映,對各自的演出票房造成壓力,也叫看舞的觀眾難於取捨,希望日後藝團或創作人能有更好的安排,以免互相競爭。自己未能盡攬所有演出,幸好,看過的節目中,不論新人或舊作,都有叫人驚喜的。
香港舞蹈團包辦了九月兩個舞蹈節目。月初《觀自在》的三位主創人各自以自己所長創作,羅永暉的音樂與文字互通,曾文通以修行置諸舞台,楊雲濤以舞傳達自在感覺。三個作品獨立成篇,冠以同一名稱,然而缺少了一份整體的感覺。
舞團另一個演出,是頗有驚喜的實驗舞蹈劇場作品,該團八樓平台系列的《一彈指頃》,由新人石嘉琁編舞。之前並未看過石嘉琁的作品,看介紹知道她是先在香港演藝學院學習中國舞及編舞,然後回北京修讀民族民間舞,所以已預計作品有中國舞及民間舞的元素。而結果卻在意料之內也在意料之外,《一彈指頃》以相當當代的手法去呈現這些傳統舞蹈的元素,叫人眼前一亮。
演出初段,儘管四位舞者並非穿茈螫琲A裝,但從音樂及其手勢動作,已叫人聯想到少數民族民間舞。他們起勁地、愉悅地跳荂A不僅與觀眾有眼神接觸,甚至有所互動。而且觀眾席圍蚖R台的安排,也頗有民間圍觀舞蹈演出的效果。但跟荂A氣氛一轉,悠然的轉到不同的場景,彷彿到了戶外,甚至沙灘,四位舞者輪流登場,各人都會成為觀眾或其他舞者注目的焦點,其中一段舞者恍似在練習動作,揚手、撫額、按頸等,隱隱見民間舞的影子,但又不盡然。石嘉琁也不是純粹地把玩這些舞蹈元素,還希望探討注視與被注視的狀態--開場的民間舞觀眾與舞者間也同時存在相互看與被看-因此,演出中一段舞者把手掌五指合攏,掌心向茼菑v即叫人想到手握電話自拍,還有把手掌圈起,一如望遠鏡般放到眼前的動作,都叫人想到舞者與觀眾之間那被注視者與注視者並存的雙重身份,被動與主動的狀態共存。而圓形的燈光也常常叫人想到相機的鏡頭。《一彈指頃》叫人知道,民族民間舞不一定老套,也可以很現代。雖然演出有部分稍見重複,但已然不錯,尤其可喜的是看到年輕編舞以民間舞作新的嘗試。
能夠給新人機會去創作去磨練其實相當重要。除了香港舞蹈團的《一彈指頃》,香港舞蹈聯盟(舞盟)製作的「舞蹈新鮮人」系列與東邊舞蹈團節目《燃脈》都茩咿韟飽C相關作品筆者已有另文論及,這裡想說的是策劃者的心思:今年的「舞蹈新鮮人」系列,舞盟在策劃過程中似乎相當重視給程偉彬及邱加希兩位年輕編舞更多創作上的支持,除了藝術顧問之外,亦有邀請不同的人士如舞評人去觀看綵排,給予意見,兩個作品某程度上既相對但又配合,其中個人較喜歡邱加希的《純生》,她在另一平台--東邊舞蹈團節目《燃脈》--重演的舊作《Stubborn...ing》也相當有心思。東邊舞蹈團一直為年輕新編舞提供創作平台,歷來也不少出色的作品。而且,也會為作品安排重演機會,讓創作人有機會將作品改進。同樣於《燃脈》中重演的莫嫣作品《A Major Clown in G Flat》也是佳作。
然而九月最矚目的重演作品,自然是著名的劇場導演鄧樹榮與編舞梅卓燕及邢亮合作,改編自劇作家曹禺名作《雷雨》的《舞·雷雨》。2012年首演時,由香港舞蹈團的黃磊及華琪Z分飾周樸園及其妻繁漪;今次重演,則讓江蘇省演藝集團歌劇舞劇院的年輕舞者擔演。
舞者始終經驗尚淺,論動作的質感和心理的層次,尤其是周樸園一角,與黃磊當年表現出的深沉仍有距離,只能以技巧補救。這次再看,演出儘管未如首演,舞蹈編排依然感覺厲害,七十分鐘左右的演出,將一個複雜糾纏的家庭倫理悲劇交代得有條不紊,其中吃藥一場,吃與不吃之間的爭持,將夫妻父子間的權力關係交代得淋漓盡致,沒有語言,但不礙觀眾了解劇情及人物關係。燈光的運用也十分出色,尾聲,倒地一剎,將上一代的錯誤由下一代一一承受的結果點出,相當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