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偉致力研究泥石流流動機理。圖為去年他與研究團隊成員合照。資料圖片](http://image.wenweipo.com/2017/10/23/a25a.jpg)
首位華人主席 吳宏偉盼助「帶路」地區預防泥石流地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對基建的需求高,部分地區更因地理問題而受到不同的災害影響。香港科技大學協理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吳宏偉近日當選「國際岩土力學及土力工程學會」 主席,是該會成立以來首位華人主席,他期望可以成為學會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橋樑,讓專家把握發展機遇,同時為這些地區預防災害,其中他與團隊會研究如何以有效方法,防止因泥石流造成的災害。
科大協理副校長(研發及研究生教育)、中電控股可持續發展教授兼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吳宏偉,剛在今年9月當選「國際岩土力學及土力工程學會」(ISSMGE)的主席,是該學會自1936年成立以來,全球首位華人主席。上述學會如同地質學界的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一般,是集合了世界各地積極參與土力學與地質科學工程專家、工程師及業界代表的專業機構,而吳宏偉正是土力學及地質學專家。
冀幫學會抓「帶路」機遇
「一帶一路」的國家及地區對基建有一定需求,有些受着不同的地質問題影響,因而要進行填海工程,成本不菲,有些地區如內地甚至受到泥石流及地震等災害困擾,需要相關人才處理問題。吳宏偉表示,期望在當選ISSMGE主席後,可讓學會把握「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而專家及學者會根據其專業組成理事會,以解決水浸、軟土的問題,推動研究巨型城市(Mega City)問題等,提供專業諮詢及進行全球性的研究,也可為「一帶一路」國家及地區以更低成本提供解決方案及進行專業培訓。
吳宏偉多年來致力研究泥石流的流動機理,以減低受山泥傾瀉威脅的地區所遭受的破壞。其團隊研究採用多重柔軟防護網,並利用纖維製作防護網,減輕其重量,比起使用從外國引入的專利材料更便宜。除此之外,其研究團隊亦正進行「香港泥石流流動機理及風險控制」研究,早前獲得研資局撥款近3,300萬元支持,再加上其他逾1,000萬元的資助,將用以興建首座長達120米的泥石流模型槽試驗設施。
該設施興建在山坡上,山頭有泥石流試驗容器,接駁着大型模型槽位,承接着沉積區,同時現場設有監控平台和多重柔性防護網。系統將模擬山坡發生大型泥石流,以測試防護網抵擋泥沙的能力,配合防護網下帶有傳感器的鋼管支架、微型智能土顆粒和無人機的三維數字地形測量技術,以計算出泥石流的流量、速度和流動方向等有用數據,長遠有助預防山泥傾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