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公共衛生-
全球化下,疾病可通過旅行和貿易迅速傳播,預防和控制疾病不再是個別國家或地區的事。公共衛生若按健康問題劃分,可分為傳染病、慢性非傳染病、不良健康行為、意外、精神及心理衛生,其中傳染病無論在預防還是監控上,尤需國際合作。當中,世界衛生組織擔當一個重要角色,其網頁會定期公佈新型流感的最新消息,包括有個案的國家及地區、個案數目及死亡人數等。世衛也會就疫情制訂規範和標準(如為病毒改名),建議一系列措施,為個人、社區、衛生部門推出指引。 ■林曦彤 特約資深通識科作者
全球化+公共衛生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全球各地衛生系統數據#
類別/地區 非洲 美洲 東南亞 歐洲 東地中海 西太平洋 全球
男性壽命(2015年) 58.2 74.0 67.3 73.2 67.4 74.5 69.1
女性壽命(2015年) 61.7 79.9 70.7 80.2 70.4 78.7 73.8
5歲以下每千人死亡率(2015年) 81.3 14.7 42.5 11.3 52.0 13.5 42.5
每萬人與專業醫護人員比率(2005年至2013年) 12.7 32.3 12.5 71.9 18.9 34.7 25.0
15歲至49歲每千人新受HIV感染的人口(2014年) 2.6 0.3 0.2 0.4 0.1 0.1 0.5
幼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比率(%)(2014年) 77.0 88.0 75.0 82.0 83.0 92.0 82.0
5歲以下小童超重比率(%)(2005年至2015年) 5.2 7.6 5.1 13.0 6.9 5.2 6.2
具安全飲用水人口比率(%)(2015年) 68.0 96.0 92.0 99.0 91.0 95.0 91.0
衛生情況得以改善人口比率(%)(2015年) 32.0 89.0 49.0 93.0 78.0 79.0 68.0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世界衛生組織職能
世界衛生組織是聯合國轄下指導和協調衛生問題的機構,現有194個成員(香港是其中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公共衛生組織,其六大核心職能為:
1. 領導全球應對衛生事務;
2. 擬定衛生研究議程,促進開發、轉化和傳播有價值的知識;
3. 制定規範和標準,促進和監測其實施;
4. 闡明道德立場和以證據為基礎的政策方案;
5. 向各國提供技術支援;
6. 監測和評估全球衛生趨勢。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C:發展中國家及地區衛生問題
衛生問題 導致後果
不潔食水 每年約170萬人因飲用不潔食水,患上腹瀉相關的疾病而死亡。
交通運輸 每年約120萬人因交通意外身亡,當中九成來自中低收入國家。
煮食或暖氣產生的煙 每年約160萬人因而染上呼吸道相關疾病死亡。
鉛毒 每年逾23萬人因而死亡;全球三分之一小孩的認知系統受損,當中超過97%為發展中國家兒童。
瘧疾 每年約120萬人因此而死亡,主要是非洲5歲以下的兒童。
氣候變化 引致極端氣候、擾亂疾病出現的模式、影響農產,預計令每年15萬人死亡。
巿區空氣污染 由汽車、工業發展及生產能源等引起,造成每年約80萬人死亡。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根據資料A,描述全球各地衛生系統數據的趨勢。
(b)「世界衛生組織的職能未能有效縮窄富國窮國之間公共衛生水平的差距。」你是否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試加以解釋。
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公共衛生
2.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全球氣候問題
具法律約束力 所有國家及地區向聯合國提交減排目標;聯合國將於2018年起檢視各地的減排進度,其後每隔5年檢視一次。
不具法律約束力 發達國家在2020年至2025年,每年向發展中國家給予1,000億美元,協助應付氣候變化;把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遠低於」攝氏兩度的水平,並盡力將升幅限制在1.5度以下;盡快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封頂,並在本世紀後半期(即2050年後),在排放吸收(意指森林等)與源頭之間取得平衡。
表二:全球升溫影響預測
若全球升溫攝氏2度 2050年前,發展中國家每年需要付出5,200億美元應對氣候變化;海平面升高4.7公尺,中國上海、印度孟買和美國紐約等大城巿的大部分地區將被海水淹沒;全球居住地區遭海水淹沒人口為2.8億。
若全球升溫攝氏3度 2050年前,發展中國家每年需要付出7,900億美元在應對氣候變化;在非洲種植小米、玉米、高粱的土地將無法耕作;海平面平均上升6.4公尺;全球居住地區遭海水淹沒人口為4.32億。
若全球升溫攝氏4度 海平面上升將淹沒大片地區,涵蓋6億多人的居住範圍;中國許多城巿和沿海地區,如上海、天津、香港終將被海水淹沒。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對《巴黎協定》評論
根據《巴黎協定》,各國將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發達國家繼續帶頭減排,並幫助發展中國家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
雖然氣候專家警告該協定欠缺減排的詳盡路線圖,也無約束力和懲罰機制,實際效用成疑,但是,這始終是一份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協定,向前踏出一步總勝於坐以待斃。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C:國際間防範新興傳染病工作的機構
表一:世界衛生組織
傳染病監控與反應局 2001年成立,實際工作包括監控全球實驗室的安全、田野流行病學訓練、疾病初期警報系統等。
全球疫情警戒與反應網絡 1998年成立,與非政府組織合作追蹤傳染病的擴散範圍,以有效監控可能爆發的疫情。
國際疫情爆發與反應系統 當一地爆發疫情時,有關疾病的最新資訊能透過世衛地區辦公室、國家辦公室、合作中心和「全球疫情警戒與反應網絡」取得,以有效監控和處理國際疫情。
修訂《國際衛生條例》 2005年修訂,規定各國一旦發生緊急衛生事件,須即時通報世衛,世衛會尋求專家意見,確定該事件會否對全球構成風險,並提供適當意見。
表二:世界貿易組織
《實施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協議》 規定成員國應採取以下措施,例如明文規定食物添加劑、殺蟲劑殘餘的分量、對食物標籤的要求、對食物加工技術的建議、食物生產的檢驗技術等,以保障人類和動植物的健康。
表三:國際民用航空組織
《國際民用航空協定》 規定成員國應採取措施,防止霍亂、流行性斑疹傷寒、黃熱病、瘟疫和其他認可的傳染病通過航空交通傳播。
表四:非政府組織舉隅
蓋茨基金會 致力幫助發展中國家防治疾病。如發起兒童免疫計劃,以協助發展中國家的兒童消除呼吸道疾病等。
無國界醫生 為受戰亂、流行病和自然災害的人提供醫療援助。
美國普世救濟合作社 為受災害影響的人提供醫療服務,並參與公共衛生項目的建設,例如水井、為兒童接種疫苗等。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巴黎協定》能有效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A和B,解釋你的答案。
(b)國際性機構或組織所做的措施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應對全球的新興傳染病?參考資料C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全球化+公共衛生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英國抗生素抗藥性評估報告2014
類別 癌症 糖尿病 腹瀉病 交通意外 抗生素抗藥性 麻疹 霍亂 破傷風
每年全球死亡人數估算 820萬 150萬 140萬 120萬 至少70萬* 13萬 10萬至12萬 6萬
*註:至2050年的致死人數估計1,000萬。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全球十大危險抗藥細菌
.淋病雙球菌
.鮑氏不動桿菌
.金黃葡萄球菌
.洋b伯克氏菌
.綠膿桿菌
.困難梭狀芽孢桿菌
.大腸桿菌
.結核桿菌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
.化膿鏈球菌
資料來源:
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C:有關抗生素抗藥性報道
抗生素泛指可殺滅細菌、真菌及其他微生物致病原的藥物;不過如細菌具「抗藥性」的話,即抗生素再不能殺死或對付引致感染的細菌。
世衛2015年警告,抗藥性細菌為其中一大公共衛生危機,呼籲停止濫用抗生素。2016年9月21日,聯合國全體193個成員國簽署聯合聲明,承諾合力對抗被視為「現代醫學最大威脅」的「抗生素抗藥性」病菌(俗稱「超級細菌」)感染,各國兩年內將提出行動計劃,盼每年挽回70萬人的性命。
在香港,抗生素須經醫生處方才可在藥房配發。衛生署曾進行「行為風險因素調查」,訪問約4,000名巿民,95.7%受訪者稱醫生曾提醒需要安全服用所有處方的抗生素,但只有30.9%稱醫生曾提醒若不正確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細菌產生抗藥性的風險;86.9%稱每次都依照處方的分量和日數服用,9.4%稱「一時時」、3.7%稱「沒有」。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你是否同意抗生素抗藥性是全球的嚴重問題?參考資料,解釋你的答案。
(b)「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衛生帶來困難多於機遇。」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解釋你的答案。
總結
世衛報告指出,非洲、東南亞及東地中海地區的衛生情況相對不理想,例如人均壽命比美洲、歐洲及西太平洋低。不過,富裕國家並非完全沒有衛生健康問題,例如小童超重的問題在經濟發展較佳的歐美地區較嚴重,高於非洲、東南亞等地區。各地有不同的衛生系統,不過仍可透過政府間合作,互通知識及改善技術,達至雙贏局面。
延伸閱讀
1. 《全球癡肥兒童青少年 40年飆10倍》,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10/12/GJ1710120017.htm
2. 《特朗普疑轉 美或留〈巴黎協定〉》,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9/18/GJ1709180014.htm
3. 《抗藥惡菌威脅全球 世衛籲各國撥資源》,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9/21/GJ1709210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