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香港-
隨茪玻p網及資訊科技蓬勃發展,網絡溝通模式亦有所轉變,在社交平台「呃like」日漸成為市民重要的溝通方式,不論用餐前、與伴侶外出、或者遇到新奇的事物亦會「手機影先」,利用智能手機把個人經歷上傳,近年青少年間更興起於假期在本港不同景點「打卡」、「呃like」。然而,「呃like」背後可能隱藏不少風險。 ■李啟豪老師 青松侯寶垣中學
【背景】自拍潮流吸引 明星政要加入
拍照打卡日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少明星、政要亦緊貼潮流。特首林鄭月娥在不同場合就多次與當地人及景點自拍,並上傳到社交網站,除了有意向市民匯報工作行程,更體現親民一面。
除了日常自拍外,青少年近年更喜歡前往特色的「打卡熱點」,其中由5座唐樓相連組成的景點o魚涌海山樓,其特有的建築壓迫感及景觀曾經吸引了電影《變形金剛4》來港取景;南山h彩虹橋則保留了三座舊式遊樂設施及港式屋h風格,曾獲日本劇組賞識到來取景。這些地區一般位於屋h、郊野,原本默默無聞,但經過媒體宣傳後大受歡迎。不少地點每逢假日更人頭湧湧,市民排隊輪候拍照,媒體及大眾的關注卻令當地居民深受困擾,遊人不但佔據當地社區空間如籃球場及康體設施,令居民無法享用,遊人逗留期間亦會製造大量噪音及垃圾,影響當地環境。
【興起原因】資訊科技發展奠基礎
資訊科技在近十年發展迅速,智能手機、光纖及無線網絡等新形式的數據傳輸途徑,大大改善了通訊速度及便利性,改變了市民的生活模式。過往拍照需要使用相機,假如要上載便需要先連接電腦,把照片傳輸到電腦然後上載,加上網絡速度較慢,因此過往社交平台溝通模式多以文字導向。
隨荋摩鄐熅髐峊酊O電腦的普及,拍攝及上載照片變得容易,由於圖片較文字更容易吸引他人注意,因而鼓勵了企業發展以圖片導向的社交平台。
現時較受歡迎的分享社交應用軟件均以圖片及短片導向,資訊科技的改進令拍攝及上載過程變得簡便,為拍照風潮的興起提供了技術支持。
傳媒推介影響甚大
電視、電影、雜誌等媒體的推廣,亦是引起拍照風潮的原因之一。傳媒具有很大影響力,不少市民的行為會受傳媒影響。近年有雜誌經常以「隱世」、「懷舊」等標題宣傳另類旅遊體驗,鼓勵讀者前往那些「隱世」地區,甚至推介「打卡」熱點及拍攝角度。在推介一些行山地點時,亦未有提及行山風險,市民容易掉以輕心,誤信傳媒前往當地。
同時,電視節目亦介紹被譽為「港版大峽谷」的青山靶場,大批市民在節目出街後前往,最終駐港部隊貼出通知阻止遊人進入,以免發生危險。
市民透過傳媒吸收了不同的旅遊資訊,不過不少資訊並不完整,令市民誤判,蜂擁前往風險較高的地點,加上網民在網絡分享及上載照片,促使資訊在網絡快速傳播,造成拍照「打卡」的風潮。
從眾心理渴求認同
除了傳媒影響外,青少年的從眾心理亦加劇了拍照風潮。青少年在青春期渴望得到朋輩的重視及認同,在社群中被接納及在其中發揮影響力。
朋輩間透過不斷上傳照片及相約前往而互相肯定,拍攝地點及談論拍攝技巧成為朋輩間的共同話題,不少青少年因害怕失去共同話題及被孤立,即使本來對拍照或這些地方沒有興趣,亦會一同前往或參與,形成了拍照風潮。
好奇心成功感驅使
青少年多極富好奇心,期望探索世界,了解不同地方的特色及文化,因此較成人更易動身到景點一探究竟。而成功拍攝到滿意作品後,青少年感到成功感及滿足感,並在網上得到他人的認同,進一步鼓勵了青少年探索不同地方和參與拍照及把照片放到網絡上分享。
個人享樂主義行先
有調查指,青少年的價值觀較以往更趨向個人主義及享樂主義,更重視自我的喜樂及追求,而且較成人重視享樂多於安全,因此在行動前傾向先考慮自己的感受,忽略對社會的危害及風險。
由於青少年考慮個人的虛榮感大於安全,亦未有顧及他人感受,因此造成拍照時的一些忽略居民感受或危險的行為。
【影響】「打卡」上癮 易洩私隱
拍照「打卡」雖然能讓好友了解日常生活,但同時可能暴露個人的行蹤及喜好,並在網絡上留下數碼足跡。部分市民上網成癮,隨時隨地均在不同地點「打卡」,不但令他人了解每日行蹤及規律,資訊更可能被收集,照片可能在網上輕易被盜用或改圖,拍照行為在一些地點更可能引起爭議。
德國有人因在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自拍,除了被網民批評對逝者不尊重外,更有藝術家把照片改圖,以提醒自拍者需要對逝者尊重。事件除了暴露出拍照「打卡」可能帶來爭議外,亦暴露了個人資料及照片存在因「打卡」而被盜用的風險。
不顧危險爬塔頂
一些人前往危險的地方拍攝,亦會對個人及社會造成危害。有香港青少年日前爬到曼谷玉葉二大廈頂端的電視塔上自拍,並在網上分享照片,事後當局指出該處是電磁波發射塔,強輻射可能會對青少年的身體造成傷害。另外,本地亦曾出現因拍攝照片時失足而墮樓的意外。
社會資源遭濫用
拍攝者多未有經歷訓練,如預備不足便前往危險地方拍攝,一旦遇上意外便需要進行救援,造成社會資源被濫用。更甚的是,部分市民為求拍攝到更佳效果,不顧安全地走到危險位置進行拍照,其中有「志明與春嬌行人天橋」之稱的偉業街天橋便多次由於有市民在拍照時在橋上伸出手腳,甚至爬上橋頂行走,令途人誤以為有人企跳或遇險,最終報警處理。消防處每次接報須出動大量緊急車輛,如升降台及救護車等,除了造成大量社會資源浪費,封路亦影響當區交通,為他人造成不便之餘,更帶來經濟損失。
總括而言,拍照「打卡」本來並非壞事,但需注意個人安全及他人感受,傳媒在進行報道及宣傳前亦應多提醒青少年前往的風險、了解當地文化及注意對他人的影響,在個人興趣與居民生活間取得平衡。
【小知識】「打卡」:「打卡」為網絡用詞,最初意指利用衛星定位及網絡在社交平台標示自己的位置,讓其他網友了解自己的動向,是社交平台的其中一個功能。其後網民把詞語延伸到利用照片讓他人得知身處地點,用詞已不局限於使用「打卡」功能。
【小知識】「呃like」:「呃like」又稱為騙讚,網絡用詞,意即刻意博取網絡上其他網友的注意及認同。由於在facebook上載文字或相片後,其他網友觀看後均可給予讚好(like),而部分網民為了取得更多讚好,往往會精心製作文字或照片才上載,以取得最多讚好。網民因而把此行為稱為「呃like」。
【想一想】
1. 請根據上文,指出「打卡」風潮興起的原因。
2. 請根據上文和個人的理解指出「打卡」帶來的影響。
【答題指引】
1. 此題同學可在文中找到答案,指出資訊科技的發展令隨時「打卡」上傳照片得到技術支持;傳媒將一些景點曝光後得到青少年喜愛甚至追捧,為「打卡」一族提供了很好的「打卡」地點;「打卡」行為在青少年中已然成風,由於從眾心理,更吸引更多人加入「打卡」族;「打卡」大家都嚮往的地點,會令「打卡」者收穫巨大的成功感和滿足感,令「打卡」更具吸引力;而至於「打卡」帶來的風險和對他人造成的負面影響則不會影響到重視享樂的「打卡」青少年。
2. 此題同學需結合上文給出的答案和個人的理解作答,例如,「打卡」可令友人更為輕易的了解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但亦會有個人私隱外露及引起社會爭議的風險,同時,如為「打卡」而忽略個人安危,非但可能會遭遇意外,亦可能會令救援人員出動,浪費社會資源,不過客觀上,亦有不少青少年因為「打卡」需要,令自己拍攝和審美能力皆有所提升,亦更有意留心生活中有趣美好的事物。
【延伸閱讀】
1. 《青山靶場遭非法耕種 駐軍清理整治》,香港《文匯報》,2017年4月22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4/22/YO1704220012.htm
2. 《5青攀青馬 橋頂玩「危攝」》,香港《文匯報》,2017年1月3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1/03/YO1701030010.htm
3. 《千嬅樂仔籲勿爬天橋留影》,香港《文匯報》,2017年3月29日,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3/29/EN1703290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