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聚焦中史教育】教師不諳國情 史津助援教學

2017-12-04
■教界主要將中史津貼投放於教師支援、教學材料和學生考察三方面。資料圖片■教界主要將中史津貼投放於教師支援、教學材料和學生考察三方面。資料圖片

教界讚增北上交流機會 親睹祖國面貌遊歷學史

中國歷史教育的推行是社會焦點,除了有關初中中史成為獨立必修科及課程修訂的討論外,教育局今學年亦向全港約1,000所公營中、小學發放15萬元和10萬元的一筆過津貼,推動中史與中華文化教學。據香港文匯報了解,教界主要將津貼投放於教師支援、教學材料和學生考察三方面。有校長指出,過去10年,教師對國家情感不夠,對中華歷史文化認識不足,應讓教師多認識國家,自身有感受才能更好投入教學;亦有校長希望能以津貼支援學生到內地考察學習,以加深其對國家和歷史的認識。■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

有關一筆過津貼於今年初提出,共涉款1.25億元。教育局在暑假期間向各公營及直資中小學發放款項,使用期限為今年9月至2020年8月31日,學校可因應校情和校本發展需要,利用資金舉辦教師和學生的內地交流考察活動,採購優質電子或其他相關學與教資源,僱用外間機構或人士提供服務、舉辦與中史和中華文化相關的活動等。

對於獲得額外津貼推動中史和中華文化教育,身兼仁濟醫院第二中學校長和新界校長會主席的余大偉表示,教師是當中最關鍵因素,惟部分教師本身對中華文化、中史的認識不足,對國家的感情不夠,認為新的資助可加強教師相關培訓及支援。

他表示,若教師有機會多接觸內地、認識國家,真切感受國家的新面貌,才能更好地執行相關教學。他又透露其學校正研究津貼具體用法,預計會平均投放於教師、教學資源和學生三方面。

「學鴉片戰爭,去林則徐銷煙池」

風采中學校長、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則表示,該校計劃於學生本地遊學和境外考察兩方面平均分配津貼。他認為,遊歷學習是認識中史和文化的最好方式,「如學習鴉片戰爭,就可去林則徐銷煙池」,以深化學生體會。他建議政府可投放資源建立國史教育中心,通過提供最新的歷史教育方法、請重量級講者主講等途徑支援教學。

他續指,目前學校推動中史教育,校長的角色也很關鍵,若校長重視中史,老師便會投放更多心機於相關教學。他亦建議,教育局為非本科畢業的中史老師提供培訓。

教聯會倡設網上學習平台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校長黃錦良透露,該校會將津貼分別用作支援內地考察交流、購買中史網上學習資源和聘請推動歷史文化相關興趣小組,如山水畫等課程的導師。

他指現時於小學推動中史的難處,主要在於教師的認識和能力參差不齊,故希望透過網上中史學習平台,處理欠缺教材的問題。

他又表示,有意將中史網上學習平台的資源與內地姊妹學校計劃結合,例如一同試用平台內容互相回饋檢驗效果,如落實付費購買,亦可與姊妹學校共享使用權,持續推動兩地學生深層次交流,帶動彼此學習歷史及文化的熱情。

多次於「全港學生中國國情知識大賽」中奪冠的吳氏宗親總會泰伯紀念學校,校長吳信昌表示,學校向來重視學生中史教育,並認為親身赴內地交流是學生增長中史和中華文化知識的最好途徑,故會將10萬元全數用於內地交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