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傳統村落保護法規「時不我待」

2017-12-12
■貴州省榕江縣栽麻鄉宰蕩侗寨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的發祥地之一。圖為遊客體驗侗族「高山流水」式敬酒。   資料圖片■貴州省榕江縣栽麻鄉宰蕩侗寨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的發祥地之一。圖為遊客體驗侗族「高山流水」式敬酒。 資料圖片

搶救傳統村莊「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也在敦促各方以最快的速度為傳統村落建立檔案、盤清和搶救傳統村落的家底......可這些似乎「治標不治本」。中南大學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吳燦坦言,一定要出台一部針對中國傳統村落進行保護的法律法規,鼓勵傳統村落訂立村落保護的鄉規民約。「同時,還要將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納入新型城鎮化總體規劃。」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有關負責人11月表示,目前中國傳統村落消失局面得到遏制,已進入復甦期,在今年啟動的第五批傳統村落調查中,預計總數將超過5,000個村落將被基本納入。

原住民話語權易被忽視

「建立『保護責任追究制』,將傳統村落保護納入政績考核體系,要把文化保護作為加快城鎮化的主要任務之一。」吳燦還發現,當前中國對於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開展,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模式,但是在相關參與主體中,原住居民話語權容易被忽視。

因此,他建議,在對傳統村落的保護或利用進行規劃設計時,政府也可適當下放管理權,讓原住居民有機會參與到對傳統村落的保護中去。■央廣網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