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fb認「被動看帖」損健康

2017-12-17

動態消息掀負面比較 推30天「打盹」屏蔽功能

社交網站facebook(fb)近期被抨擊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fb前日引述研究報告承認,若只是像看電視般,在社交網動態消息(News Feed)「被動地吸收資訊」,會導致用戶「心情變差」。然而fb同時為自身辯護,聲稱若利用社交網積極地與他人互動,有助改善精神健康。

fb研究總監金斯伯格和社會心理學家伯克領導今次研究,報告提及密歇根大學一項實驗,安排學生瀏覽fb約10分鐘,結果他們的心情差過在fb發帖或與朋友聊天的學生。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及耶魯大學的研究發現,若用戶在fb點擊網絡連結的次數是其他人的4倍,以及按「讚好」的次數多1倍,精神健康轉差的機會更高。

辯稱多互動更開心

雖然造成這些負面影響的成因未明,但研究人員推測,fb用戶發帖往往炫耀居多,令其他人看了之後,產生「負面社會比較」。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人們在社交網缺乏與他人直接接觸。

不過fb引述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的實驗指出,用戶在社交網主動與他人交流,例如分享訊息、帖文留言以及回想往事,會更加開心,減少抑鬱和孤獨感。僅僅是更新自己的fb狀態並不足夠,更重要是一對一地互動。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亦顯示,相比瀏覽陌生人的fb頁面,學生瀏覽自己的頁面5分鐘,回顧照片和朋友的留言,可增強自信心。

在另一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提供fb、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網上音樂和遊戲平台,給有學業壓力的學生選擇,哪個平台會讓他們感覺良好,並與沒壓力學生的選擇比較。結果發現,有壓力學生選擇看fb的人數較後者多一倍。

斥資研究青少年發展

fb前日亦推出新功能「Snooze」(打盹)和「Take a Break」,方便用戶不關注某類朋友,以免影響心情,其中「Snooze」可讓用戶作出設定,把一些人的動態暫時屏蔽30天。該公司又承諾投放100萬美元(約781萬港元),用於研究社交媒體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關係,明年將舉辦論壇,與學者及業界領袖討論相關議題。fb前高層帕利哈皮蒂亞早前狠批舊東家「正摧毀社會運作的模式」,他後來修正意見,稱相信fb是一股良好的力量。除了fb之外,輿論亦批評Instagram和twitter等社交網令用戶沉迷,並助長反社會行為。

■《衛報》/facebook網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