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故著名作家梁秉鈞(也斯)是蕭欣浩的啟蒙老師,在蕭欣浩的求學路上影響他最深遠。也斯喜歡飲食,不少詩作結合各地菜式,如《蘇黎世的栗子》、《馬賽的魚湯》與《新加坡的海南雞飯》。因着飲食,蕭欣浩和也斯亦師亦友,常結伴飯聚。他學會也斯的包容,更追隨着也斯的步伐,展開文學與飲食的跨界旅程。
蕭欣浩在嶺大就讀本科時,認識到在嶺大中文系出任教授的也斯。原本他與也斯並不熟識,直至有一日,有嶺大老師向也斯介紹說,嶺大學生蕭欣浩曾經是廚師,然後也斯對蕭說:「我好尊敬廚師的」,令欣浩十分感動。「我的資歷、身份比不上也斯老師,對於我呢個??仔,他說尊敬,這是對不同職業的包容。正如有廚師看不起老師,有老師看不起廚師。但在也斯老師眼中,所有職業都是平等的。」
在蕭欣浩就讀碩士時,也斯出版了一本以食物為題材的散文集《人間滋味》,當時電影《桃姐》也剛好上映。蕭欣浩遂將書本與電影結合,在網絡發表了一篇《桃姐的人間滋味》文章,分享當中人物的關係與感情。其後,在一次研討會上,也斯走過去拍了拍欣浩的膊頭說:「多謝你的文章」,亦令他甚為開心,「老師會留意到你的文章,更主動走過來鼓勵你,甚至多謝你,完全沒有高高在上的姿勢,對學生是很大的鼓舞。」
慢慢地,蕭欣浩追隨着也斯的步伐走,展開文學與飲食的研究旅程。閒時,他倆會一起去齋舖吃點心、去咖啡店聊天,也斯對文學與飲食的熱情,深深影響着欣浩,「有人覺得文學好悶,以為文學就是死背書,但事實不是,我希望用自己的專長去發掘文學的另一面。」他舉例指,「東坡肉」的出處背後原來與蘇東坡的仕途有關,這些有趣的故事,其實也可勾起學生對文學的興趣。 ■香港文匯報記者 高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