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育--一位中學校長的感悟》
作者:田寶宏
出版社:香港文匯出版社
「改變一種生活方式也許有堅強的毅力便可以完成,而改變一種思維方式則相當於發動一場革命。」田寶宏博士用了至少12年時間(碩士,博士,畢業至今)辛勤耕耘,問中、求中、執中、得中、養中、在中,領悟感悟覺悟醒悟明悟中教育,將其悟道所得,全然展現於讀者面前。《中教育》究竟中不中﹖相信你閱讀篇章,就能管窺其中的奧妙,領略其中的微言大義。
香港文匯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中教育》,正是作者-河南省鄭州市第九中學田寶宏校長從長期的基礎教育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發展而來,是一個兼具理論與實踐的教育體系。它既有關於教育的哲學與精神層面的理論思考,又有實踐操作層面的課堂形態的具體展現。更為重要的是,它已經遠遠超越了地域與狹義的政治層面,而成為大中華地區人文教育值得探討的一個方向。作者始終都認為中教育既是傳統的,又是未來的﹔既是中原的,又是世界的﹔既是理論的,又是實踐的。
作者開宗明義講到﹕在我看來,對我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研究方法和思維方式的改變。在應試教育體制的威逼利誘下,現在中學教育往往把學校辦成一種機械化的固定模式,就是批量生產狀元人才,看看有幾位學生能夠升讀北大清華,在香港就是有幾位學生能夠考上香港大學。
田寶宏博士依托中原地區獨一無二的地理和文化,借助鄭州九中群體60多年的教育實踐,確定了以中為核心的學校價值觀,它主要包括精一執中的學校精神和修己達人九德惠風的校訓。精一執中的內核既是潛心向學的人文精神和創新精神,又是引領師生具有獨立特行的批判精神,雕琢基於課標的課堂生動,打造獨特的中學文化生態校園,把對學生的關懷,人格的尊重,督學的嚴格融入多樣的教育生態之中,孕育出師生間良好的感情狀態,重構中學課堂生態。
中學教育,無論怎麼演繹,終歸都要落到實踐層面上。我們的教育若能時中,正中而執中,也許就能得中,我們的學校教育便可以做到恰如其分,適當其時,恰到好處。正如《禮記.中庸第三十一》所言﹕「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遠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天有中,地有中,人有中,萬物有其中,能尋中間中,方能執中而得中,於是教得其中,學得其中,樂得其中,成得其中,其中中也。總之,在作者看來,中的哲學就是思考教育應該有的核心價值。
費孝通先生曾有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自覺,覺人﹔自利,利他﹔自渡,渡人。」田寶宏博士著述《中教育》的初心也許正正在此。■文:文匯報記者 李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