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翻開今天某報的副刊,卻有三篇文章都可以引起我昔年的回憶。一篇是描寫著名影星柯德莉夏萍;一篇是描述加拿大多倫多的「斑駁的路面」;再一篇是瞻仰倫敦馬克思墓的記述。這些人和事,都是我們這一代人,或可說是我個人的經歷中可記的幾個片斷。
柯德莉夏萍,年輕的可能不大了了,她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偶像。她的清新的臉龐,純熟的演技,曾迷倒我們那一代人。可惜她已逝世二十多年了,青年人恐怕連她的名字都沒有聽過。不過她息影之後,做了不少慈善事業,訪問貧苦地區,去非洲的埃塞俄比亞,積極幫助拉美和非洲的貧苦兒童,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人道獎。一九九三年逝世,終年不過六十四歲。
柯德莉夏萍不是艷麗型的明星,她不是瑪麗蓮夢露那一類以惹火性感取勝。但她的清新的形象在當年獨樹一幟,至今仍令老影迷留下深刻印象。我們這一代的老影迷,夏萍和夢露可說是兩位十分有代表性的影星。不過,時代變遷,年輕的影迷也許不太知道這兩位當年紅極一時的女演員了。夏萍如果在世,也已年逾九十,不能有當年迷人的光彩了。
夏萍黃昏的愛情,寄託在當年又剛剛喪偶的荷蘭演員沃德斯身上。沃德斯比她小七歲,晚年的姊弟戀,大概也不會有多少浪漫的情調,只是希望有一份「靜美如秋葉的相守」。我們不知道他們退休後的生活如何打發,只聽夏萍說︰「物質愈多的時候,我想要的卻愈少,許多人想登陸月球,我卻想多看看樹。」
馬克思墓,在我第一次旅遊倫敦時,就曾去瞻仰過。墓地在倫敦海格特公墓之內,以馬克思名氣之大,如果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陵園不知會建得多大。現在這個墓穴,還是英國共產黨在一九五六年籌款改建的。
多倫多已多年不再重遊。早年遊該地路面並不「斑駁」,也許他們市政經費短絀,今天才會出現「斑駁的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