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香港融入大灣區 特區政府需積極推進

2017-12-27

趙興偉 時事評論員

珠海昨天舉行「橫琴新區、保稅區、洪灣片區一體化區域重點項目啟動、簽約、揭牌儀式」,正式啟動「港珠澳大橋經濟區」的建設,計劃打造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需要指出的是,與區內其他城市政府不斷大力推進大灣區發展相比,香港特區政府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引領和促進作用,以協助港企、港人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更為順暢地融入大灣區建設之中。

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在推動本港與內地的經濟合作,尤其是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許多社會人士都認為,政府在支持港人到大灣區發展方面,還有許多事情要做。例如,香港雖然也有駐粵經貿辦事處,但主要在於促進香港和區內的聯繫和溝通,在推動經貿範疇的交流與合作方面,作用相對有限。而且粵港澳大灣區是全新的規劃,其內涵、作用和目的均與以往的粵港合作有所區別,香港政府的配套支援亦需要與時俱進,才能夠更加便利港人北上經商、就業與生活。在推動大灣區的建設與合作方面,香港切不可民間熱、官方冷,如此必然不利於香港融入大灣區,並錯失這個讓香港重新煥發光彩的難得機遇。

政府應為促進融合提供更多支援

香港過去長期信奉自由市場,認為政府不應過多介入經濟活動,導致香港還沒有徹底擺脫上世紀70年代形成的「積極不干預政策」,而其結果之一便是香港的知識經濟轉型幾乎蹉跎了20多年,但是,全球各國各地經濟發展普遍規律顯示,要加快區域經濟的合作以及拓展創新與科技產業,必須取得政府支持和幫助。在促進香港與大灣區經濟融合方面,特區政府應投入更多的資源。因為,香港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普遍缺乏研究與開發的資本;大集團雖然不缺資本卻普遍不願意改行從事風險投資,特區政府需要為推動創新與科技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和資金的幫助。同時,面對經濟全球化呈現暫時逆轉,國際競爭格局愈趨複雜尖銳,特區政府還需要為香港經濟提出中長期發展的指導性意見。由此可見,所謂的「積極不干預政策」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香港本地產業結構要完善和升級,要為大灣區協調發展提供適切的戰略,必須丟棄落伍的觀念。

從目前的情況看,雖然國家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構想,為香港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而高鐵「一地兩檢」、港珠澳大橋等基建,無疑將大大拉近香港與大灣區的距離,但要真正抓住這些機遇,還需要香港本身的努力。在這些方面,香港特區政府應該做更多的努力,尤其是努力改變過去不作為的保守觀念,應制定相關政策和規劃,努力推動大灣區的建設,促進香港與大灣區經濟融為一體。

為港人到大灣區發展提供公共服務

例如,隨虒f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必然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港人北上,但粵港澳擁有獨立的公共服務系統,離開原居地就等於失去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等福利,令部分人產生後顧之憂。一般而言,公共服務機構較難遷移到其他城市運作,不過部分公共服務可採取「錢隨人走」的模式,率先打破地域限制。如社會福利署的「養老計劃」和「廣東計劃」,已經接受搬遷至內地居住的長者領取綜援及高齡津貼,參照社署的成功先例,未來香港政府應當為北上港人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粵港澳政府可以設立登記制度,方便市民在非原居地享用公共福利,使用互相認可的服務機構。

總之,大灣區規劃是未來香港再創輝煌的重大歷史性機遇,特區政府能否扮演好適當的角色,將是能否將機遇化為現實,從而成功推動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的關鍵因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