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小蠔灣填海倡住教混合

2018-01-05
■土木工程署發表研究報告建議,在小蠔灣採取「住宅與教育混合發展」模式,發展低密度住宅,提供3,488個住宅單位。資料圖片■土木工程署發表研究報告建議,在小蠔灣採取「住宅與教育混合發展」模式,發展低密度住宅,提供3,488個住宅單位。資料圖片

拓3488伙低密度住宅 擬建隧道連接梅窩東大嶼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政府近年提出在小蠔灣填海發展,土木工程署日前公佈小蠔灣發展及相關運輸基建的技術性研究報告,建議在小蠔灣採取「住宅與教育混合發展」模式,發展低密度住宅,提供3,488個住宅單位,同時會發展教育設施、電腦及數據中心和實驗室等,並建議興建隧道連接小蠔灣與梅窩及未來的東大嶼都會。

研究報告建議採用住宅及教育混合(Mix of Residential and Education)的發展方案,認為在平衡性方面較發展高密度住宅或旅遊和高等院校的方案為佳。報告建議打造高生活質素和知識地帶(Quality Living cum Knowledge Zone),發展密度較低的住宅和教育設施,以滿足地區的住房需求,並為不同行業支柱提供大量教育或培訓機會。

擬設數據中心 醫學實驗室

報告指出,小蠔灣發展包括15.6公頃住宅用地,合共可提供3,488個單位,可容納9,279名人口;12.1公頃土地作教育用途;19公頃用作電腦或數據中心、醫學實驗室等用途,可提供2.66萬平方米樓面面積;1.3公頃用作商業用地,可提供2.73萬平方米樓面。

報告估計,有關發展可創造2,300個就業機會,並可容納1.27萬名學生。

研「不浚挖」填海減影響海岸

報告指填海會導致約82公頃的海洋棲息地永久性喪失,而小蠔灣附近的水域一直延伸到北大嶼山海岸線,曾經是中華白海豚非常重要的棲息地,尤其是深水角地區,更是中華白海豚在東北大嶼山最為重要的覓食熱點,因此將擬議填海範圍縮小,與大小磨刀海岸公園保持150米的距離,填海時或需要一系列緩解措施減少對海岸公園的影響,例如以不浚挖方式填海。

交通影響評估方面,報告預計北大嶼山公路於2031年的車流量,將超出可控制的擠塞程度。

為了滿足北大嶼山長遠發展所帶來的交通需求,有需要增建策略性的道路。報告同時認為,東涌線更新信號系統後可提升載客容量,足以應付小蠔灣發展需要。

報告認為,可研究在大嶼山北部與東南部之間修建公路及隧道,經梅窩連接未來東大嶼都會。

鐵路方面,報告指初步評估鐵路接駁點設於未來增設的東涌東站,以連接梅窩以至東大嶼都會是較好的做法,認為在路線長度、規劃和土地用途、交通/服務人口方面等方面表現較佳,可服務到更多東涌的人口,亦可將鐵路伸延到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和屯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