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放大鏡】瀋陽故宮首展2件明代宣德爐 呈現金屬之美

2018-01-18
■首次展出的兩件明代宣德爐藏品之一。香港文匯報遼寧傳真■首次展出的兩件明代宣德爐藏品之一。香港文匯報遼寧傳真

瀋陽故宮博物院藏有數千件中國古代金屬器。日前,其院藏105件中國古代各時期的金屬器精品在此間展出,其中,2件明代宣德爐為首次展出,其造型典雅、線條流暢,色澤和造型極佳。據悉,本次展覽展出的藏品年代涵蓋從商周至明清的近三千年的歷史時期,反映了各時期的不同金屬冶煉及加工技術、社會審美,以及科技文化內涵。

在2018年元旦即將來臨之際,瀋陽故宮博物院推出「流金溢彩--瀋陽故宮藏古代金屬器展」,以時代、工藝為脈絡和線索,展出藏品年代涵蓋從商周至明清的近三千年的歷史時期;材質上,包含青銅、鐵、金、銀、錫等不同的金屬;功用上,既有兵器、典制用器、佛教造像及法器、生產工具、各類生活實用器具,也有供陳設及欣賞的各類工藝美術品。

其中首次展出的2件明代宣德爐,更淋漓盡致表現出金屬的色澤美。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運用黃銅鑄成的銅器,宣德爐的製作更得到明朝宣德皇帝的親自督促,這在歷史上實屬少見。

據《宣德鼎彝譜》記載,明宣德三年(1428),宣宗朱瞻基深感內廷、宗廟、郊壇陳設的鼎彝「式范猥鄙,略無雅致」,於是使用暹羅等地進獻的風磨銅,參考《宣和博古圖》等圖樣及「柴汝官哥定」窯「款式典雅者」,重鑄各式銅器,銅爐為其中佼佼者,名為宣德爐。明末清初文學家冒襄《宣德歌注》讚道:「宣爐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正如好女兒肌膚,柔膩可掐」。

金屬工藝是中國工藝藝術的一個特殊門類。在我國古代,金屬冶煉和加工工藝的發展,提供了用金、銀、青銅、銅、鐵、錫等金屬及合金材料製造的生活用具、生產工具和武器,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推動了社會文化的進步和發展。

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的歷史發展進程,可分為萌生期、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四個發展階段。我國傳世及出土的古代金屬器具數量大,種類多,反映了所屬時代的金屬冶煉及加工工藝的技術水平以及社會審美觀念,科技和文化內涵都極為豐富。■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于珈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